
6月10日晚,國家大劇院原創話劇《樣式雷》正式為“2016國家大劇院國際戲劇季”啟幕。在此后的106天里,國際戲劇季將匯集中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等中外著名院團,為觀眾獻上五十余場跨越多種戲劇風格流派、綜合不同舞臺手段的演出,讓京城觀眾感受多元文化的交流與激情碰撞。
京華時報記者楊楊
原創話劇《樣式雷》三度登臺
當晚,作為“2016國家大劇院國際戲劇季”的開幕大戲,國家大劇院原創話劇《樣式雷》三度登臺亮相。
《樣式雷》不僅僅是一部關于建筑和建筑師的行業劇,也是一部力求還原歷史傳奇的情節劇。該劇講述了清同治十二年,慈禧太后下令重修被英法聯軍焚毀的圓
明園。其工程設計及建造任務,落在了內務府樣式房掌案雷思起、雷廷昌父子身上。清廷為重修工程向百姓強征重稅苛捐。雷廷昌領悟到此時的重修工程,無異于國家與老百姓的災難。雷氏父子由滿懷一腔熱血想要重建先人業績,到被迫切斷了重修圓明園的夙愿,內心無
限悲涼。
跌宕起伏的劇情、精致的燈光舞美,現場觀眾身臨其境,跟隨樣式雷父子二人的遭際或欣喜、或心驚、或悲憤、或激昂。當桂枝兒遇到了剛直本分的雷廷昌擦出愛情的火花時,觀眾席上不時發出一陣陣笑聲;當雷氏父子在圓明園廢墟前企盼家國強盛以重修三山五園時,觀眾則紛紛以熱烈的掌聲向這種“橫平豎直”做工、“頂天立地”做人的精神致敬。
三大板塊匯聚中外實力陣容
《樣式雷》的亮相正式拉開了“2016國家大劇院國際戲劇季”的序幕。繼《樣式雷》之后,“中國原創”板塊還將通過5部制作精良的原創劇目展現我國本土戲劇的創作實力。6月14日至9月4日,遼寧人民藝術劇院的《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魚眼》、香港話劇團的《最后晚餐》和《最后作孽》將在小劇場相繼呈現,創作者都將眼光聚集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上,咀嚼人生的百態和荒誕。9月8日至11日,中國國家話劇院原創話劇《杜甫》,將唐代大詩人的家國情懷立于舞臺之上,為“中國原創”板塊畫上句號。
國家大劇院首度邀約世界三大戲劇節之一的“柏林戲劇節”,也將成為本屆國際戲劇季的一大看點。6月21日至22日,柏林高爾基劇院將帶來反映移民問題的《共同基礎》。薩拉熱窩的青年
們從戰事頻發的故鄉顛沛流離到柏林,他們將如何重建自己的共同基礎。6月25日至7月9日,漢堡德意志戲劇院、德國柏林德意志劇院將上演戲劇家易卜生和荒誕派大師貝克特的名作《約翰·蓋勃呂爾·博克曼》和《等待戈多》。這三部作品皆是極具德國當代劇場藝術特色和影響力的上乘之作。
9月15日至9月24日,在“致敬大師”板塊,英國莎士比亞環球劇院與德國柏林邵賓納劇院將重磅加盟,演繹莎士比亞、莫里哀兩位戲劇大師的經典名作《威尼斯商人》和《偽君子》。
在本屆國際戲劇季的整體演出安排中,還包含了一部專為小觀眾們準備的優秀兒童劇目。9月21日至24日,澳大利亞兒童劇院將帶來手影劇《沼澤奇遇記》。
隨著戲劇季的正式啟幕,劇場外的戲劇主題活動也相繼亮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