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劇《睡美人》9月亮相天橋藝術中心
提到馬修·伯恩(Matthew Bourne),人們總會想起那部《舞動人生》(Billy Elliot)的勵志電影。影片中的小男孩是個狂熱的舞蹈愛好者,在業余興趣班里學芭蕾,最終憑著一腔熱情,“野路子”的他在皇家芭蕾舞學院闖關成功。故事結尾,長大后的男孩主演了男版《天鵝湖》,那個一躍而起的鏡頭令人記憶深刻。馬修·伯恩正是男版《天鵝湖》的締造者。7月上旬,這位英國當代編舞家首度造訪北京,為9月1日至4日即將在天橋藝術中心上演的芭蕾舞劇《睡美人》預熱。 他小時候是個追星狂 這些都是他追過的明星:卓別林、安迪·沃霍爾、伊麗莎白·泰勒…… 馬修·伯恩1960年出生在倫敦一個熱愛戲劇的家庭。他5歲那年第一次踏進倫敦西區,看的是《音樂之聲》,“回家以后就狂吻唱片的封套”。 青少年時期,不僅看戲,伯恩還四處追尋著他的偶像們的腳步,在劇場和酒店蹲守等明星簽名。他曾去酒店門口等卓別林,“我親眼見過他,他當時坐著輪椅,跟他妻子在一起。他妻子人很好,幫我拿到了他的簽名。他那時已經非常老了,估計講不了話了”。伯恩視弗雷德·阿斯泰爾(Fred Astaire,美國歌舞劇明星)為超級偶像,“好多人只知道金·凱利,不知道阿斯泰爾,其實阿斯泰爾比金·凱利棒多了。我見過他太多次,到最后他都認得我了”。 15歲時,伯恩去紐約看戲偶遇了安迪·沃霍爾,“在一出戲中場休息的時候我見到了他,簡直不敢相信。我對他說,你好,沃霍爾先生”。伊麗莎白·泰勒也曾夸伯恩可愛,“我當時很小,而且超級有禮貌,對誰都一本正經地稱呼先生、小姐、女士。美國人都覺得這個英國小男孩彬彬有禮很可愛,伊麗莎白·泰勒對我很好,她就站在街上跟我聊天”。還有老牌影星貝茜·洛芙(Bessie Love),“有些老牌電影演員沒那么有名,比如貝茜·洛芙,她問我,你說我是誰。我回答,你是Bessie。她才給我簽了名,你如果說不出她的名字,她就不給你簽”。 伯恩對這些少年時代的追星趣事至今記憶猶新。“我有著數不清的明信片、照片、簽名,所有的收藏都成了我記憶的一部分,我很高興能擁有這些,它們帶給我無窮的樂趣”。 后來成了編舞家的伯恩帶作品去洛杉磯演出,包括約翰尼·德普在內的許多大明星都來看他的演出,到后臺拜訪他。
他22歲才開始學習舞蹈 14歲就編過幾個小作品,從很多編舞大師作品里“偷師” 雖然熱愛劇場,但伯恩真正進入專業領域學習舞蹈卻是在22歲。“我的家人都比較天真,我們住在倫敦,什么演出都看了,就是沒想到應該去學什么”。18歲中學畢業后,伯恩在BBC做過檔案管理,在國家劇院的書店和傳達室待過,還賣過演出票。后來他結識了一個舞者朋友,受到啟發,決定去學舞。“之前我完全是自學。我也忘了當時怎么想了,為什么這么蠢不早點開始呢?但我想,一切事情都引導我從過去走到今天。年輕時我常去旅行,看好多戲,這些無形中都對后來的創作有幫助”。 伯恩告訴記者,他會把重要的電影、芭蕾、音樂劇、現代舞看上很多遍,怎么通過動作敘述故事,看得多就學會了。在22歲真正學習舞蹈之前,他一個禮拜最多四天都在劇院待著。“我也不記錄,就是記在腦子里。我看這些是為了自己高興,不是為了學習。我從很多編舞大師的作品里‘偷師’,始終沉迷于自己喜歡的事情,到后來有機會我把我喜歡的東西都融合起來試試看。其實我在接受專業訓練之前已經開始編舞了,14歲就有了一個小小的舞團,編了好幾個小作品,就像《西區故事》那種舞,或者從電視上學來的舞。這些都是很好玩的經歷,只是當時沒有DV去記錄下來。” 現在,伯恩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專業舞團,“我的舞團也很難定義,有人說是著名的芭蕾舞團,我說我們是當代舞蹈劇場。我想我們很多觀眾根本分不清什么是芭蕾,什么不是。對一些人而言,古典芭蕾就意味著芭蕾舞短裙和足尖鞋,對另一些人而言,就是通過舞蹈講述一個故事。” 想過拍電影嗎? 我的確很喜歡電影,也有很多邀約,也老有人勸我去拍電影。但自己一直沒有做,我不是很喜歡拍電影的感覺,有點冰冷,有點無聊。電影是一次性工作,不可能像我做劇場這樣反復地修改和完善。我更喜歡鮮活的事物,喜歡在劇場里和觀眾互動的每一個瞬間。 給藝術青年的建議 不論你喜歡的是什么,音樂劇、舞蹈、音樂還是寫作,你可能會有一個偶像。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你可以從你的偶像,從別的藝術家身上獲取靈感,但千萬不要模仿,試圖成為他/她。你得誠實地面對自己,找到自己的表達方式。我剛入行的時候,比如我喜歡選擇一些輕松的音樂去編舞,有人問我,為什么用這音樂?我說,我喜歡啊。不需要別的理由,這是最好的答案,因為也許有人和你一樣喜歡這個。曾經斯特拉文斯基也被人問道,從你的音樂里聽得到莫扎特,這是為什么?他回答,因為我喜歡,我就有權這么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