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15日訊(記者 張雪)對很多的中國人來說,音樂劇似乎離自己的生活還是有一定距離,可能他們還分不清”音樂劇,戲劇,話劇,歌劇”之間具體的差別,而且據數據統計,在北京看一場音樂劇,票價大概是從340—600塊錢的平均數。去年11底,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以北京唯一一家以“音樂劇”為主打的專業劇場正式開幕。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14日專訪到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總經理張利,圍繞開幕后的運營情況,觀眾接受度等問題進行了交流與分享。他表示,音樂劇在中國也可以達到一票難求的程度,票價并不是影響欣賞藝術的門檻,真正的門檻在于你是否熱愛喜歡他。
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總經理張利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張總,請您介紹一下,從去年11月份開始,天橋藝術中心的運營情況怎么樣?上座率怎么樣?
張利:我就舉個我們開幕演出的例子來回答。開幕季演出《劇院魅影》在北京跟廣東兩地同時上演,北京當時是演了64場,那么我們票房達到了6000多萬,在廣東是4000多萬,兩地總票房達到了將近1個億,上座率基本是爆滿的程度,售票率也是有97%,到最后也是一票難求的狀況。
其實不管哪個藝術門類,都有觀眾非常喜歡的演出,都有觀眾非常愿意買票去觀看的藝術形式。那么從市場經營角度來看,按照這幾個門類來分,其實是音樂劇,話劇離觀眾群體消費最接近的一個藝術門類了。因為無論是哪種藝術門類,像芭蕾舞,交響樂,歌劇或者其他藝術形式等,在票房上,最好的應該還是音樂劇和話劇。所以今年,我們也規劃了一系列音樂劇,像已經開票的《窈窕淑女》,百老匯的《怪物史瑞克》,還有年底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這樣一系列音樂劇演出規劃。
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對于目前中國演出票價偏高的問題您怎么看?天橋藝術中心在票價方面對有哪些優惠政策去吸引觀眾和廣大的音樂劇愛好者?
張利:從票價上來說,作為經營者我們并不希望票價越高越好,因為大家有一個認識,劇院應該是一個公共文化的空間,是一個非盈利機構。從文化角度來說,我們做一家劇院,如果單從利潤角度來說,可能還比不過開一家餐廳,做一個其他商業模式的合作要賺得多。
做一個劇院真的需要很多商業合作的機會,包括媒體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才能把票價降到最低。而事實上,我們的每場演出也確實是有30%的低票價跟100元以下的票價。如果說觀眾不愿意花300多元,600多元去觀看像《劇院魅影》《窈窕淑女》這樣的演出,也還是有非常大的可能性的,因為只要你經常關注演出資訊,什么時間開票,你就可以提前以一個非常低票價優惠來觀看一場這樣的演出。那么從這個角度出發,票價并不是影響我們欣賞藝術的門檻,真正的門檻是你是否熱愛喜歡他。
相關鏈接:
天橋藝術中心地處北京標志性文化區域“天橋”地區,2015年11月正式對外營業。其出品的開幕演出季曾由百老匯巨制《劇院魅影》和田沁鑫導演的新作《北京法源寺》等品質劇目領銜,獲業內外力贊。天橋藝術中心是一個現代化的劇場群,包括一個1600座的綜合性大劇場,一個1000座的中劇場,一個400座的小劇場和一個300座的多功能劇場。
鳳凰衛視與北京天橋藝術中心戰略合作 打造華人春天藝術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