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對白中英字幕]
媒體評論: 泰晤士報,英國|“《歌劇魅影》之后最宏大的制作” 紐約時報,美國|“世紀之交百老匯最大的轟動” 每日郵報,英國|“新世紀最偉大音樂劇之一” 時代周刊,美國| “有勇有謀有誠意,充滿魔力的百老匯音樂劇。” 洛杉磯時報,美國|“一部常演不衰的現象級作品” 多倫多星報,加拿大| “絕對可以讓任何年齡的觀眾感到喜悅、驚異、激動、暈眩與震撼的作品。” 華盛頓郵報,美國| “自《歌劇魅影》后,北美能夠看到最令人心悸的震撼之作。” 倫敦官方劇院,英國| “準備好欣賞一出充斥著色彩、情節、魔法與歡笑的引人入勝的戲劇。”
1座格萊美獎|2座奧利弗獎|3座托尼獎|14個國家| 6種語言版本| 百老匯演出超過5000場,累計超過5000萬觀眾,累積超過40億美元票房 橫掃百老匯與倫敦西區獲得超過100個獎項 原版震撼呈現本世紀超賣座的經典音樂劇之一 首輪開票每日購票金額最高的觀眾將有機會獲得獨家后臺探班權益(最終解釋權歸主辦方所有) 《魔法壞女巫》是與《歌劇魅影》和《獅子王》同為百老匯票房“十億美元戶”,也是百老匯歷史上以來推向國際最成功的原版制作!2016年是《魔法壞女巫》在倫敦西區上演十周年慶典,創下了一個在西區上演歷史的里程碑——另兩個有該記錄的百老匯原創音樂劇是《獅子王》以及《芝加哥》。該劇曾引得倫敦西區和百老匯相互競爭,平均票價更是一度炒到138美元,成為史上每周盈利最高的百老匯音樂劇。《魔法壞女巫》公演以來不斷刷新各項紀錄,被《紐約時報》譽為"百老匯最賣座的劇目"。
故事建立在一個充滿了巫師、魔法和咒語的神奇國度,一個天生綠色皮膚、活潑聰穎、熱情友善、卻常被人誤解;另一個天生麗質、優雅可愛,獲得周圍人的喜愛擁戴。兩個個性迥異的女孩子相識后從互相挖苦嘲笑到相知成為閨蜜。各自的夢想、野心、戀愛到最后不得不分道揚鑣的友情故事。
美國教父級大師--史蒂芬·施瓦茨(Stephen Schwartz)擔任《魔法壞女巫》(Wicked)詞曲創作,他獲得過奧斯卡獎、格萊美獎,曾為《福音》、《丕平正傳》等多部重量級音樂劇操刀。全劇22首曲目全部出自施瓦茨先生之手,他為這個劇所創作的包括極具辨識度的Popular、Defying Gravity、For Good,他們都成為了傳唱度極高的曲目,并在各種影視作品中被呈現。《魔法壞女巫》(Wicked)制造了一個宏大而極富想象力的舞臺——懸于穹頂的神秘地圖,盤旋舞臺之上的霸氣飛龍,從天而降的“格林達”泡泡船,充滿未來科技感的“奧茲大腦”,一個接一個震憾的場景隨著劇情推進接踵而至。而不得不提的還有此劇的服裝,無論在數量、制作的精美程度上都是音樂劇制作中少見的——2000米長的絲帶,400個釘扣零件,319雙鞋和制作精美的裙子和假發……而且服裝面料也十分講究——均從亞洲和巴黎運來,所有角色的行頭,用了2000多米不同類別的絲帶緞物,僅一套服飾就用料500米。細節的精雕細琢,成就了這部“常演不衰的現象級作品”!
《魔法壞女巫》(Wicked)演出場面豪華、舞臺絢麗奪目、服裝尤為豪華精致,主演及群眾演員的服裝無一不設計別致,而非對稱能的主題個性十足。300臺燈光裝置營造出的奧茲翡翠王國令人目不暇接,劇中Defying Gravity等數首激情的感人曲目被廣為傳唱。整部劇在兩個女孩之間的愛的故事中進展,洋溢著青春氣息,并最后生發出女性獨立人格的思考,令人印象深刻。奪得國際100項大獎的巨作實至名歸。
劇情簡介: 西方文化中一直有關于“西方壞女巫”的傳說,而《魔法壞女巫》講述”壞女巫”誕生的前傳,顛覆了這個傳統人物原型,在故事重構中傳達了關于善良、友誼、愛情、獨立與成長的思考,與現代觀眾產生共鳴。 《魔法壞女巫》講述了一個精彩絕倫的隱秘故事,關于看似不可能成為朋友的兩個女生之間結下的深厚友誼。這兩個女生在西茲大學初次相遇,一個是受歡迎的金發女生Glinda,另一個是不被理解的綠色女生Elphaba。在遇到了奧茲國的神奇巫師后,她們的友誼走到了交叉口,人生道路也從此不同。Glinda執迷于名望,被權利所迷惑;Elphaba則決心忠于自己的內心,她周圍的一切,也將會對她的未來形成意想不到、令人震驚的后果。 她們不同凡響的經歷將引領二人走向她們的命運……而關于Glinda北方好女巫以及Elphaba西方壞女巫的傳說,成為了人們一代一代口口相傳的傳奇。
角色介紹: 艾芙芭:因天生的綠色皮膚而受到父親厭惡、妹妹嫌棄,在學校受到排擠。但她心地善良,愿意為少數群體奔走發聲,同時擁有魔法天賦,受到大巫師的青睞。
格琳達:美麗而受歡迎的金發女郎,在西茲大學中是萬人矚目的焦點,但是卻要忍受和自己最討厭的綠皮膚女巫成為室友。
費葉羅:擁有王室血統的校園明星,和格琳達是一對金童玉女,但隨后他發現自己不可控制地愛上了另一個絕無可能的人。
娜瑟羅:長相甜美,卻天生雙腿殘疾,只能在輪椅上行動,暗戀巴克。 巴克:與艾芙芭一同長大的好友,因為格琳達的原因邀請娜瑟羅一同參加舞會。
大巫師:奧茲國的首腦,擁有無窮的法力,知曉奧茲國發生的一切事情。 迪拉蒙德教授:西茲大學唯一的動物教授,教授歷史學,因身為山羊,無法發出特定的聲音。 摩麗波校長:西茲大學校長,也是大巫師的好助手,發現了艾芙芭的天賦并將她推薦給大巫師。
齊天理:一只夢想著飛天的猴子,在艾芙芭的幫助下擁有翅膀,成為艾芙芭的助手。 奧茲居民:生活在奧茲國的居民中,有平凡人,有會說話的動物,更有法力無邊的巫師。他們生活在不同的分區,其中生活在首都翡翠城的居民生活優渥,衣食無憂,引領著奧茲國的潮流風尚。
卡司介紹: Jacqueline Hughes 飾演 艾芙芭 “每周八次高空飆起High F高音” “對每一個音樂劇女演員的唱功大考驗”
《魔法壞女巫》中的女主角,邪惡的綠女巫艾芙芭,從IdinaMenzel首次飾演開始,一直成為音樂劇女演員夢寐以求的角色。但這個角色對女演員的要求非常高,每周八次演出,場場都要站上距離舞臺三米高的空中飆上“High F”的高音,對任何一個演員來講,都是一個挑戰。 Jacqueline Hughes以榮譽學位畢業于吉爾福德演藝學院,早在《魔法壞女巫》首次英國巡演版本中就與艾芙芭一角結緣。她也曾參與《歡樂滿人間》英國巡演版本的演出。2015年,Jacqueline獲得了倫敦西區最佳音樂劇候補演員的稱號。雜志評論稱,“Jacqueline展示了成為一個倫敦西區的演員需要的所有素質”。 Jacqueline對于能夠回到本劇中非常興奮,非常感激能夠有機會在世界范圍內呈現這個標志性的角色。
Carly Anderson 飾演 格琳達 “美貌與演技的集合” “甜美卻有腦的金發女郎”
格琳達的角色與艾芙芭是一對完美的對照,艾芙芭深沉多思,而格琳達一直備受歡迎,活潑開朗。飾演格琳達的角色除了要求演員擁有甜美的嗓音,還要求演員能用演技征服觀眾,前一分鐘可能還是瘋瘋癲癲的傻丫頭,后一分鐘就要展現出愛與關懷。當然,穿上沉重的戲服登上泡泡船(Bubble)也是一個挑戰。
Carly Anderson也是一位擁有豐富舞臺經歷的演員,曾扮演過《世外桃源》中基拉/克里歐的角色,受到評論員的好評。韓國巡演版《Q大道》中飾演毛毛妹/Lucy,英國巡演版本《音樂之聲》中替補瑪麗亞。
Bradley Jaden 飾演 費葉羅 “數萬少女的夢中情人” “看臉就可以俘獲一切,卻偏偏要靠嗓音”
作為劇中最迷人的角色,費葉羅不僅長相帥氣,嗓音也要非常吸引人,不僅能夠征服兩位女主角,也能征服所有的女性觀眾。
Bradley Jaden無疑是這個角色的不二人選,他曾參演過英國巡演版本《人鬼情未了》,圣保羅教堂慶典版本《窈窕淑女》以及《怪物史萊克》。他最知名的角色依然是倫敦西區版本《悲慘世界》中的阿波羅-少年領袖安灼拉。
Steven Pinder 飾演 大巫師/迪拉蒙德教授 “一邊是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 “一邊是正直憨厚的老干部”
中國巡演版本中,大巫師及迪拉蒙德教授將會由同一人飾演。這兩個角色截然不同,一個油腔滑調、玩弄政治,另一個醉心學術、關心動物權益。
出演這個角色的是著名的電視明星Steven Pinder,他曾在西區制作版本《魔法壞女巫》中飾演迪拉蒙德教授,并在《魔法壞女巫》首次英國巡演版本出演大巫師及迪拉蒙德教授。Steven最知名的角色是電視劇《布魯克》中麥克斯法納姆,憑借這個角色,他獲得了曼徹斯特夜新聞最佳男演員獎項。
Kim Ismay 飾演 摩麗波夫人 “我想,這會是每一個學生的噩夢”
摩麗波夫人是個很容易讓人討厭的角色,她會讓你想起所有學生時代做作而官僚的教導主任,但同時,她也是艾芙芭的引路人,第一個發現了艾芙芭的魔法天賦。
Kim Ismay在本次中國巡演中飾演摩麗波夫人。她曾經的演藝經歷包括《媽媽咪呀》中的坦雅,《日落大道》、《吻我凱特》、《歌廳》及所有歐洲巡演版本的《富麗秀》。馬修斯特羅恩和伯納黛特高根曾為Kim創作獨角戲《關于比爾》。明年四月,我們就可以欣賞到Kim精湛的演技。
Iddon Jones 飾演 巴克 “我不是備胎”
巴克和艾芙芭姐妹算是“老鄉”,也是一個單純的學生。因為愛慕格琳達,所以愿意答應她的一切要求,包括邀請娜瑟羅參加舞會,沒想到卻被娜瑟羅誤會。
飾演巴克的Iddon Jones生活中也是一枚“學霸”,以一級榮譽學位畢業于蒙特維爾戲劇藝術學校,在校期間也獲得過多次表演獎項。畢業后飾演威爾士版本《春之覺醒》中Moritz,《交響曲》、《圣誕歡歌》及電視節目《最后的合唱團》。去年憑著自己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圓圈舞》,獲得了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威爾士電臺獎。
Emily Shaw 飾演 娜瑟蘿 “真是個美麗的悲劇”
娜瑟羅是一個甜美的女孩,但是天生的殘疾讓她永遠無法像正常女孩一樣翩翩起舞。舞會上她被巴克邀請,誤以為她深愛的巴克也同樣喜歡她,最后釀成大錯。
飾演娜瑟羅的Emily Shaw畢業于萊恩戲劇藝術學校,曾參演《瑪蒂爾達》首演版本、《你好多莉》、《歡樂滿人間》、《美女與野獸》及《奧茲國巫師》。此外她還參與了《瑪蒂爾達》錄音室唱片的錄制。
Jodie Steele 候補 艾芙芭 “關于我,你不知道的還有很多”
在舞臺上還有一個重要的角色就是候補演員(Standby),她雖然不出現在臺上,但是要保持著和正選演員同樣的情緒,以防意外發生時,能夠隨時上場替補。
本次中國巡演版本的候補艾芙芭由Jodie Steele擔任,同樣畢業自吉爾福德演藝學校,她曾經多次出現在倫敦西區的舞臺上,曾飾演《富麗秀》中的莎莉、《吉屋出租》中的咪咪,《名揚四海》中的卡門,《耶穌基督萬世巨星》中替補瑪麗。
主創團隊: Stephen Schwartz 斯蒂芬.施華茨——詞曲作者 斯蒂芬·施華茨是英國當代享有聲譽的作家,他三次奪得奧斯卡、四次捧起格萊美, 同時也是2015年史蒂文森伊莎貝爾托尼獎得主——以表彰他在戲劇慈善領域的特殊貢獻。他在英國最為人熟知的作品是《福音》(Godspell)和《魔法壞女巫》(Wicked)。
Winnie Holzman 薇尼.霍茲曼——編劇 薇尼·霍茲曼憑借《女巫》獲得了托尼獎提名以及紐約戲劇委員會獎。她以創作著名電視劇《三十多歲》,開始了她的編劇生涯。隨后,因為作品《我這一生》而一舉成名,這部作品也成為了熒幕經典之作。
Joe Mantello 喬.芒特羅——導演 喬.芒特羅有著豐富的舞臺和電影執導經驗。他曾獲得外劇評人圈(Outer Critics Circle)、紐約戲劇委員會(Drama Desk),露西爾洛黛獎(Lucille Lortel),海倫海耶斯獎(Helen Hayes),克拉倫斯德溫特獎(Clarence Derwent),外百老匯獎(Obie),喬A卡拉威(Joe A. Callaway)等獎項。
Wayne Cilento 韋恩.奇倫托——音樂劇指導 曾獲得七次托尼獎提名,并憑借為史詩級百老匯制作——《誰的湯米》(同時獲得紐約戲劇委員會獎、弗雷德阿斯黛爾獎,奧利弗獎提名)編舞創作而最終加冕職業生涯第一座托尼獎
Eugene Lee 尤金.李——舞臺設計 尤金李在芝加哥藝術學院及卡耐基梅隆大學獲得藝術學士學位,在耶魯戲劇學校獲得藝術碩士學位以及三個榮譽博士學位。在其多年的舞臺設計生涯,幾乎橫掃了舞臺設計類的重要獎項:曾獲得托尼獎,美國戲劇委員會設計獎,外劇評人獎,紐約戲劇委員會獎,露西爾洛黛獎,普曼獎,艾略特諾頓終身成就獎及貝爾獎,2007年他憑借《女巫》獲得倫敦戲劇人選擇獎。最近,他還登上了紐約戲劇名人堂。
Susan Hilferty 蘇珊.謝爾弗提——服裝設計 蘇珊曾為世界范圍內300部戲劇、歌劇、電影及舞蹈作品設計服裝。于耶魯大學求學時,她是紐約大學提仕藝術學院舞臺及電影設計專業的主席。她曾獲得過2004年托尼獎,紐約戲劇委員會獎,外劇評人獎,澳大利亞溫室戲劇獎,憑借《女巫》獲得奧利弗獎提名。
Gregory Maguire 格萊葛利.麥桂爾——原著作者 格萊葛利在出版第一部成人讀物《女巫:西部壞女巫的故事》前曾創作過多部兒童讀物。格萊葛利的小說《女巫》已出版系列叢書《邪惡年代系列》:紐約時報暢銷書《女巫之子》《人中之獅》及終章《離開奧茨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