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老舍精神,打造京味戲劇文化地標
如果說一個城市的建筑是它的骨骼,那文化底蘊就是它的脈搏。脈搏的跳動代表著城市的溫度,只有有溫度的城市才可以吸引人、留住人。 在北京這樣一座青春與厚重、傳統與多元并存的城市,在眾多紛繁復雜的文化符號中,天橋藝術中心,這一坐落在南中軸線上嶄新的文化演藝地標,自2015年開幕一直致力于打造出兼具國際視野與北京特色的戲劇品牌。2017年,在西城區政府及社會各界的支持之下,由天橋藝術中心和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策劃發起的、最能代表老北京城市文化內涵、彰顯戲劇文學底蘊的“老舍戲劇節”誕生了。
上一周,隨著戲劇節最后一個重要板塊——城市·戲劇·人專家研討會的落幕,第二屆“老舍戲劇節”正式畫上了圓滿的句點。本屆戲劇節演出海內外11個劇目,共計24場,吸引近2萬人次的觀眾走進劇場,引發的廣泛關注和深度熱議凸顯出戲劇節極大的市場價值與社會意義。以回歸“戲劇文學精神”貫穿戲劇節始終,使“老舍戲劇節”擁有了一個符合北京城市文化氣質的亮眼標簽。
相比較國內外許多成熟的戲劇節,“老舍戲劇節”還非常年輕。但是,僅僅兩屆,它就已經具有了成為一個國際戲劇節的潛質。第一屆時,由于時間倉促,尚有一些不足之處。今年的第二屆,我們提前策劃,制定并完善了長遠計劃。劇目展演的節奏也更加緊湊,邀約的國內外重量級的實力劇作,無論從劇作家、劇本、還是演出的團體與劇目,都在踐行“戲劇文學精神”這一宗旨,且足具國際視野與高度,讓“老舍戲劇節”兼具傳統與包容、多元與國際。
《老舍趕集》劇照
在本次十一部劇目中,既有與老舍先生淵源頗深的《老舍趕集》、《翦氏夫人》;也有因原著知名而具有龐大群眾基礎的《平凡的世界》;既有打磨數十載,戲劇屆立得住的“北人藝南港話”《天下第一樓》、《親愛的,胡雪巖》(香港話劇團);也有扶持青年導演,為戲劇節帶來清新之氣的《認真的重要性》、《吶》。
《親愛的,胡雪巖》劇照
國際單元有兩部重點邀約劇目都是首次來華并且屬戲劇節獨家重磅演出:一個是來自巴黎城市劇院的加繆劇作《圍城狀態》,由劇院藝術總監、同時也是法國秋季藝術節總監Emmanuel Demarcy-Mota執導,現代、簡約,完成度極高的體現了歐洲一流先鋒藝術的水準,完美解讀加繆深邃的思想特質。
《圍城狀態》劇照
還有由俄羅斯導演列奧尼德·阿利莫夫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作品、中國觀眾諳熟的《日瓦戈醫生》改編的同名話劇,像一首極具俄國風情的抒情長詩,展現了時代洪流中知識分子的情感與命運。
《日瓦戈醫生》劇照
以及首次亮相“林兆華戲劇邀請展”的由波蘭導演克里斯蒂安·陸帕指導的《酗酒者莫非》,幾經輾轉,也終于回歸原作者史鐵生的故鄉。這些內涵豐富、極具舞臺沖擊力的劇目,展現了戲劇節不拘一格的平臺包容能力,同時也證明只有邀約具有真正國際水準與影響力的劇目,才能對觀眾形成吸引力,構建真正意義的戲劇節品牌。一個戲劇節,能夠吸引觀眾走進劇場,也就推動了這個城市的內在的文化建設。
《酗酒者莫非》劇照
天橋是老北京一個著名的文化符號,同時位于首都核心區,這幾年也逐步發展成了新的演藝聚集區,在北京的南中軸線上行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天橋藝術中心成立三年來,為北京觀眾帶來了許多優秀的國內外精品戲劇作品,并將于2019年繼續續寫更精彩的篇章。
北京城培育了老舍先生的審美觀念,筆下寫出了最具人情味的北京城。北京與老舍,相互牽連,彼此成就。一年一度的“老舍戲劇節”雖然落幕了,但老舍先生的文學精神已經深深地熔鑄在戲劇節的品牌當中。 作為天橋藝術中心重點關注并且持續投入大量心力的“老舍戲劇節”,我們將更進一步積極探索適合戲劇節的模式,繼續保持并提升戲劇節劇目的含金量,拓寬視野,追趕世界A類戲劇節的腳步。以中外經典佳作的碰撞與切磋為基石,體現“民眾情感、人文關懷、民族語言、國際視野”的追求,打造既具北京獨特風味、又兼具國際影響力的戲劇節,使“老舍戲劇節”成為一張知名的首都文化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