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北京市西城區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張瑋帶領區科協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來到天橋藝術大廈,就科普賦能的現狀和拓展以及如何更深入滿足群眾全方位的科普需求,提升科普服務的力度和廣度,進行了實地調研和討論。
在北京天橋盛世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西城區文化和旅游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熊思宇的帶領和講解下,區科協調研團隊一行參觀了天橋盛世投資集團管理的天橋藝術大廈主展廳、天橋藝術中心、天橋印象博物館。
在天橋藝術大廈主展廳,熊思宇結合沙盤,講解了老天橋的歷史演變和天橋演藝區的規劃發展;在天橋藝術中心,區科協調研團隊一行參觀了中心的大中小三個劇場,并聽取了三個劇場的不同功能和演出門類介紹;天橋印象博物館,以天橋歷史文化發展傳承為線索,用很多珍貴老照片全面記錄了天橋的歷史和新貌,展示天橋地區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和藝術特色,給參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隨后進行的面對面座談交流中,熊思宇介紹了天橋盛世的工作重心及業務開展情況,并詳細談到了文化和旅游科普可以互相借力,2022年,可以在原有的單一科普“網絡科普夕陽紅”的基礎上,在人群面和內容上更好地融合。熊思宇表示,目前天橋盛世在旅游和文化方面,已經具有很多成熟的傳播渠道,科技應用也很普遍,這對于提高科普工作的效率具有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
張瑋圍繞重點人群科學普及以及科普向新領域、新業態拓展等話題進行交流。張瑋表示,在西城科普服務重點是四類人群,即領導干部和公務員、老年人、青少年、產業工人。作為重點服務對象的老年人,區科協跟區文化和旅游產業協會等共同合作組織“網絡科普夕陽紅”免費數字技能培訓已有17年了。在這些經驗的基礎上,下一步要思考如何跳出傳統的思維,形成新的創意來提升重點人群科普工作,爭取人無我有。
張瑋表示,今后科普工作一定要多關注新業態和新就業群體,比如快遞員、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保安人員等重點對象,可以利用文化宣傳渠道的優勢,進一步拓展科學普及工作。另外,服務科技工作者,打造“有溫度可信賴”的科技工作者之家,也是科協的重要職責。在企業建立科協組織,為企業科技工作者更好服務,也是科協在組織建設、發揮作用方面重要抓手,可以進一步對接和探討。
雙方認為,下一步要積極溝通,充分發揮各自特長和優勢,更好拓展科普合作領域,為西城區科普和首都功能核心區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文:陸旅星圖:李卓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