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夢大幕落下仍絲竹繞耳 陳佩斯導演主演話劇驚夢足夠精彩值得一看

太精彩了!!!我愛陳佩斯!!! 所有觀眾是拒絕不了陳佩斯的!!! 劇本太強大了,演技頂流,還隔空致敬了陳強老師。
總覺得這里面的柳夢梅和上個月看的青春版牡丹亭里的柳夢梅是同一位演員老師,因為從音色到身段都一模一樣。家國歷史與個人命運相互交織,每個人都嚴格地按照自己的性格行事,故事的推進毫無突兀感。幽默而悲壯!
在昨晚看完劇出了門,轉頭下地鐵的時候,我有聽到后面兩種不同的聲音。有年長的觀眾認為,還是《戲臺》好,畢竟在舞臺上打磨了多年的戲,眾人的熟練度,劇情調度的流暢度都更勝一籌。如我一般大的年輕觀眾們,則偏愛《驚夢》的居多。具體的原因,相比《戲臺》,可能《驚夢》多了更多的隱喻。上一部的《戲臺》里還有不少笑點是比較流俗的,甚至是我雖然笑過,但回過神來會覺得略微有些不適的。而到了《驚夢》這里,有的笑是真的開懷,有的笑呢是讓人提心吊膽的:就是能明顯的感覺到這一份好笑背后更多的還是表現出了人物的無奈。
在我看來,不論是《戲臺》,還是《驚夢》,都對于中下階層的小人物做了非常好的刻畫。舊社會的“底層人”,一天一天的過日子,但始終是不能真正安心的。他們跟著戲班子東奔西跑,說得不好聽些,其實也就像流浪一樣。
 好的戲班子,雖然有名氣,有臺柱,有人捧,在如今聽起來好像也是個比較體面的營生了,但對于當時的人來說,從來都是下九流的戲曲行當,讓他們始終沒有辦法擺脫心里的那一份自卑感。這一份卑微的感覺,在面對地主、軍人這樣“上層人”時,尤其明顯。拱著手叫老爺,叫軍爺,說的話都是您客氣,您抬舉,您仗義,我伺候您。很清晰地就能夠看得出來,他們在走南闖北的過程當中,肯定是遇到了不少的磋磨,才有了如今的一身規矩和伏低做小的氣質。
戲曲畢竟也是老行當了,行內是有很多不為外人所知的規矩。一方面來說,這是對從業者的束縛,另一方面其實也是增加了他們對這個行業的一些歸屬感。在劇中演到排演《白毛女》之時,整個戲班子對于“衣服到底應該穿什么”這一件事情的堅持,這種規矩的威力就可見一斑。
梨園里有句話叫做“寧穿破不穿錯”,不愿意穿著東拼西湊的衣服上臺,不想給觀眾呈現不倫不類的表演,這樣的堅持也是可以理解的。看得人一邊笑,一邊感慨:老班主也確實不容易,要一個人拉扯著這一幫子的倔脾氣的家伙,還得在兵荒馬亂的年代處處低頭,夾縫中生存也不敢得罪人。也是恰巧當時那兩個針鋒相對的陣營里,也同時出現了聽戲、愛戲之人,才讓這個戲班子風雨飄搖著,也一路挺過來了。
陳佩斯導演主演話劇驚夢其實整場過程中,我真的很害怕童佩云和何鳳岐有意外。在留信出走時,我心里確實篤定何鳳岐還能回來,所以笑得開懷。而最后他們陰差陽錯在藍軍的面前演《白毛女》,何鳳岐被人用槍指著腦袋,童佩云趕來救人時,我是真的提起了一顆心。好在最后用了如此溫柔的方式留下了二人,希望這對苦命的鴛鴦能在臺上和臺下都圓滿吧。
唉亂世啊!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呢。在故事的后半截,絲竹聲響起,又漸漸被炮火掩蓋。而在炮火聲慢慢消散之后,又只余絲竹繞耳。在遠離了硝煙的現在,我們依舊能夠好好的保存著文脈,也能夠讓以戲為生的人不再為了區區幾塊紅薯就豁出了命,這大概也是他們所希望看到的吧。
藍軍司令員這個人物,挺典型的。我理解他最后的選擇,因為相比他也有著自己的堅持和理想。但是如果有機會,我更愿意他留下來看一看這個世界未來的模樣,見證一下自己老同學那一份信仰是不是真如自己所斷言的那般不堪一擊。
陳佩斯導演主演話劇驚夢最后這一場熱鬧的大戲是結束在雪中的,那些鮮活的人和事,都變成了一個個新壘起的墳冢。大概這也是,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當老班主朝著四方拜臺朗聲說道:伺候您三天三夜一場大戲。我真的是沒有辦法忍得住眼淚。這是一份信義的堅持,也是對這些愛戲愛美之人的一份回饋:既然應承了您的戲,就一定要把它唱完。戲文里的忠孝節義唱多了,大概人也會不自覺的向往那一個被創造出來的、只崇尚著真善美的世界。
其實在閩南地區是有這樣的一個傳統的,逢年過節不管是家里請的戲班子,還是社區辦的普度演出,觀眾席第一排的凳子上會鋪紅布,但是沒人去坐。因為這是大家約定俗成的一件事:這一排是為了神、鬼、祖宗專門設置的。有些迷/信的意味在,這大概就是戲曲最開始出現時的意義之一,溝通天地,奉納陰陽。
最后的最后,在大戲上演之時,少東家化身睡魔神,引著已經離開的人回來看戲,于我而言是很受感動的。當然,其實深究的話,這個結局對于紅方的唯物主義者們來說,不太可信,也顯得對他們不夠尊重。那我們就當作是少東家、戲班子和觀眾們的錯覺好了,我們也希望他們都能看到。
不論是舞臺上的、戲臺上的《驚夢》都足夠精彩。是好戲,值得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