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劇院魅影》上周末結束了在廣州的演出,11月17日將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駐演64場。
說起倫敦西區,這是與紐約百老匯并駕齊驅的世界兩大戲劇重鎮。而若論歷史傳統,西區比百老匯悠久得多,是世界上眾多經典音樂劇的“原產地”,包括《貓》《劇院魅影》《媽媽咪呀!》皆是產自西區,再“輸出”到百老匯。所以倫敦西區的發展歷史基本可等同于英國商業戲劇的發展歷史。上周末,《劇院魅影》英文版剛剛結束了廣州的40場演出,即將于11月17日起轉戰北京,在天橋藝術中心駐演64場。截至目前,來勢洶洶的“魅影”在京廣兩地均創造了票房佳績,總票房已達6500萬元。
全球票房
“魅影”=2個《阿凡達》
西區劇目以長演不衰取勝。2009年風靡全球的好萊塢3D大片《阿凡達》,憑借27.88億美元的票房收入穩坐影史票房冠軍的寶座。然而近30年長演不衰的音樂劇《劇院魅影》,全球演出累計近萬場,總票房收入高達56億美元,是《阿凡達》的兩倍多。由于該劇至今仍在全球上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刷新。
除了演出票房,像《劇院魅影》這樣的成功音樂劇往往還坐擁極為可觀的版權交易、教育培訓、衍生產品等收入來源,早已形成了一條自己的產業鏈。
天橋演藝區
參照倫敦西區成功模式
地處北京南二環核心地段的“天橋演藝區”,即將于今年11月與“魅影”同步揭幕。天橋演藝區參照了倫敦西區的成功模式,力圖引入現場娛樂消費的產業化經營。演藝區內融合了天橋藝術大廈、天橋藝術中心,天橋市民廣場、天橋匯等項目。
天橋藝術中心作為綜合性的劇場,擁有最現代化的劇場硬件設施,可滿足最復雜的劇目上演條件。天橋藝術大廈是內容中心,目前已有多家演藝公司、產業聯盟、版權中心入駐,未來將主打內容的生產。天橋藝術中心北側正在改造的“天橋市民廣場”,將為整個演藝區受眾提供多種多樣的餐飲、娛樂及停車服務。作為對市民開放的露天廣場,這里還將引進北京各式民俗演出,設立民俗博物館。屆時,依托劇場群的建立以及2017年地鐵8號線的開通,這里將成為北京下一個文化消費的中心,為市民提供吃、住、行、游、購、娛等全方位服務。
■ 數讀倫敦西區
在倫敦約100家劇場里,光是西區一片就占了40多個,周邊擁有完善的交通、餐飲、住宿等配套設施。據估算,每1英鎊的演出消費,就能帶來7.5英鎊的其他消費。僅在2010年,倫敦西區對英國經濟的貢獻就高達38億英鎊。所有數據來自倫敦劇院協會2010年統計結果。
觀眾人數1400萬
票房總數5.12億英鎊
演出劇目18615個
音樂劇觀眾人數85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