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之王”首度亮相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劇院魅影》今晚揭面
將連演64場,記者“搶鮮”感受臺前幕后
劇情 女神、怪才、高富帥的三角戀 音樂劇《劇院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是著名的音樂劇作曲家安德魯·勞埃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的代表作。故事源自Gaston Leroux的同名小說,講述的是19世紀的巴黎歌劇院里有一個無處不在的“魅影”,他是一個相貌丑陋的音樂天才,因被劇院年輕的女演員克里斯汀的才華和美貌傾倒,“魅影”不顧一切地愛上她,并一步步將她帶上女主角的位置。然而克里斯汀卻另有所愛(愛上的是一位高富帥公子),使“魅影”爆發妒意,劇院里也發生了一系列神秘而瘋狂的事件。 在經歷了17個日夜后,韋伯原版音樂劇《劇院魅影》終于完成了裝臺、調試、彩排等最后工作,將從即日起(17日)登陸北京天橋演藝中心連演64場。這不僅是有著“音樂劇之王”美譽的《劇院魅影》首度來到北京,也是北京市最大的劇場群落天橋演藝中心正式與觀眾見面。 這部1986年在倫敦誕生的頂級音樂劇,迄今為止已在全世界27個國家的145個城市上演超過74000場。即使在倫敦西區和紐約百老匯,經典的“魅影”仍魅力不減,吸引著源源不斷的觀眾走進劇院。而如果不提前購票,很可能買不到票。在中國,原版《劇院魅影》此前只去過上海演出,由于北京缺少合適的劇場,而兩度與北京觀眾失之交臂。而今,天橋藝術中心的落成讓“魅影”來京成為了現實。 幕前 恍若走進巴黎歌劇院 在15日的媒體探班活動中,《劇院魅影》劇組向媒體展示了劇中的三個片段,分別是“經理辦公室”,“地下迷宮”和“假面舞會”三場戲。在“經理辦公室”這一場景中,七個劇中人各懷心思,同臺演繹出一段七重唱,作曲家韋伯展現了他對和聲的駕馭功力;“地下迷宮”是該劇中最吸引眼球的一幕,現場樂隊奏響“The Phantom of the Opera”高亢激昂、充滿神秘感的主旋律,“魅影”劃著小船載著女主角克里斯汀來到他的地下宮殿,舞臺上煙霧繚繞如同仙境;而接下來的一幕“假面舞會”更是視覺的盛宴,幕布拉開后,幾十位演員身著華麗戲服排列在“巴黎歌劇院”奢華的樓廊,而舞臺外側邊一周都被華麗的巴洛克式金色浮雕裝點,令人恍若走進了19世紀的巴黎歌劇院。 幕后 魅影魔法藏在地下 最年長道具已用26年 最新鮮道具兩顆北京蘋果 在看完展示片段后,眾媒體來到劇場后臺,與服裝和道具近距離接觸。《劇院魅影》的后臺仿佛一座19世紀的戲劇博物館:230套戲服、236件道具都各就各位擺放得井井有條。據《劇院魅影》的道具總監菲茨杰拉德介紹,其中許多道具都已使用了26年,平時要在演出間隙做日常的保養工作。為了保證無論在世界上何時何地,觀眾都將看到同樣原汁原味的《劇院魅影》,這部劇首演成功以來一切的規范都被技術手冊記錄,維持品質,始終如初。舞臺上唯一的例外就是劇中要用到的兩顆新鮮的蘋果,需要在本地購買。伯納德說,“用我們西方的老話說,東西沒壞就別去修”。 裝臺時間耗時三周半 化妝間還原19世紀法國劇院 作為一部擁有22個豪華場景的超大型制作,《劇院魅影》全劇的布景、道具一共可裝滿25-30個貨船集裝箱,裝臺時間就需要三周半。天橋演藝中心又是一家新劇院,此次對外國劇團來說,與本地裝臺工人的交流合作,手把手教他們如何組裝這些演出的“零部件”也是一大考驗。每一處小細節都是這臺華美大戲的組成部分,在女主角“克里斯汀”化妝間的一場戲中,化妝桌上所有擺放的物件,例如化妝鏡、化妝盒也都是依照19世紀法國劇院的化妝間設計制作的。此外,劇團還鋪上自己的地板將舞臺整體墊高。“地板底下有蠟燭、電線”,菲茨杰拉德介紹,“‘魅影’的所有魔法都藏在地板底下”。 中國官服價值5萬美元 樂隊中有12位中國樂手 除了道具,《劇院魅影》中130位演員的230套戲服和80件帽飾也占據了后臺的一大片空間。每件衣服都在衣櫥中按照不同的場景和角色,歸類歸位放好,標記上名稱,整齊有序。在這些衣服中,有一件繡著清朝龍紋風格的寶藍色服裝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劇組的服裝主管皮特介紹,這是一件仿照清朝官服的設計,用古老布料制成,花紋全是手工刺繡。這件衣服雖然在劇組的“年齡”比較年輕,進組時間僅兩年,但是上面所有中國元素的裝飾都是淘來的有年頭的老物件。光是這一件戲服就價值5萬美元,是10-12個工人耗時兩三個月手工縫制而成的。 此次現場樂隊一共16人組成,其中有12位是從中國本土招募的。這十幾人的“精兵強將”卻能在現場現今的音響設備的幫助下,營造出五十人大樂團的撼人聲效。 ■ “魅影”之魅 直到今天,在美國百老匯和英國西區的Majestic劇院,《劇院魅影》仍然是熱門演出劇目,游客想要買票依然要提前半個月以上在網上預約然后在現場排隊等待入場。這是一部怎樣的音樂劇值得全球人為之瘋狂近三十年呢? 《劇院魅影》獲得超過50個的主要戲劇獎項,包括三項奧立弗獎,一項倫敦標準晚報獎,七項托尼獎(其中包括最佳音樂劇獎),七項戲劇藝術獎和三項外界評論圈獎。 《劇院魅影》的票房總收入超過56億美元,高于歷史上任何一部電影或者舞臺劇,包括《泰坦尼克號》、《ET》和《星球大戰》。 《劇院魅影》原聲錄音成為英國音樂劇歷史上首次名列唱片排行榜榜首的唱片,并在英國和美國獲得了黃金和白金銷量。該劇專輯銷售已經超過了4000萬,其中包括音樂劇原聲帶、外文專輯、錄音室版和電影配樂版。 《劇院魅影》1986年10月9日在英國倫敦女王劇院首演,由邁克爾·克勞福德和莎拉·布萊曼擔任男女主角,至今該劇在全世界已經有16個制作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