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小城之春》將揭幕天橋·華人春天藝術節---3月16日,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天橋·華人春天藝術節的重頭戲《小城之春》舉辦發布活動,三位主創導演李六乙、演員盧芳及演員強巴才丹出席活動。由李六乙改編、導演的話劇《小城之春》去年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首演、上海國際藝術節演出后,為紀念費穆先生110周年誕辰,將于4月2日首登北京舞臺,于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邀大家放慢節奏共享“小城之春“。
3月16日,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天橋·華人春天藝術節的重頭戲《小城之春》舉辦發布活動,三位主創導演李六乙、演員盧芳及演員強巴才丹出席活動。由李六乙改編、導演的話劇《小城之春》去年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首演、上海國際藝術節演出后,為紀念費穆先生110周年誕辰,將于4月2日首登北京舞臺,于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邀大家放慢節奏共享“小城之春“。
“天橋·華人春天藝術節”是天橋藝術中心的全新推出演出品牌,將于3月-5月舉行,延續了天橋藝術中心開幕演出季的策劃思路,集合大戲首演、創新風格的藝術表現形式、豐富的開放性藝術活動,為京城觀眾打造一個專屬的春天文藝品牌。
我們不該忘記他——紀念費穆110周年誕辰,今春重返“小城”
話劇《小城之春》改編自費穆先生拍攝于1948年的同名電影《小城之春》。該片曾被評選為中國電影90年歷史上10部經典作品之一;2005香港金像獎協會公布“最佳華語片一百部”,《小城之春》成為得票最高的電影。20世紀70年代末,人們重新認識費穆,認為他把中國傳統美學和電影語言進行完美嫁接,開創了具有東方神韻的銀幕詩學。電影《天倫》、《狼山喋血記》、《孔夫子》、《小城之春》等是他的代表作。費穆先生的作品影響了眾多藝術創作者。
2001年,田壯壯導演為向費穆先生致敬,曾重拍電影《小城之春》;李六乙導演獲得著名音樂家費明儀女士提供其父親費穆先生的珍貴電影劇本手稿及其他相關資料,完成話劇版《小城之春》。2016年,恰逢費穆先生110周年誕辰,李六乙導演提出:向費穆先生致敬,重返“小城”。以此希望更多人關注費穆先生以及他的藝術創作。
《小城之春》香港上海演出,觀眾贊譽如潮
看著舞臺上的演出,我一直在想,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是爸爸在訴說他的心聲……把《小城之春》從銀幕搬到舞臺是有困難的,李六乙不僅保留了原來電影的精華,還用舞臺藝術重新進行了豐富。我相信我父親要是能看見的話,一定會很高興。就好像貝多芬的音樂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演繹,但音樂里仍然有貝多芬的性格。
——費穆女兒、音樂家費明儀,《小城之春》藝術顧問
看這部戲每一秒鐘我都被吸引著,像在聽四手聯彈,方方面面無休止地對位,實在是過癮。當今這么浮躁、繁忙的社會里面,能夠沉下心來,詮釋一個那么偉大的藝術家的作品,我向你們致敬。
——作曲家 譚盾
李六乙改編過不少劇本,這部作品是從電影來的,但他的語言的載量要大得多。依靠演員的敘事,同時也是劇情中角色的對話、旁白、獨白……混雜在一起,六乙用自己的語言給大家講故事,這個故事講得很好,我喜歡。
——中國劇協主席、演員濮存昕
我從來沒想到有一種戲,她“靜”的力量有那么大。臺上的演員并不是張揚的,而是靜默的。但就在他們的無聲的對視中,內心情感的起伏和波浪已經在我們心中流淌。
——竹笛演奏家 唐俊喬
2016年可謂是李六乙導演“當代經典演出年”的開年大戲,其后的《櫻桃園》《雷雨》《被縛的普羅米修斯》《李爾王》將會陸續登陸國內外的舞臺。而話劇《小城之春》是他的開年大戲,李六乙的“純粹戲劇”將如何呈現在舞臺上,我們拭目以待。
十全十美——盧芳與李六乙合作的第十個劇目《小城之春》
曾幾何時,盧芳的稱謂是演員胡軍的太太;近一年,她的稱謂是熱門親子電視節目中“康康的媽媽”。在這兩個被人熟知的身份之外,她是一位非常優秀且敬業的職業話劇演員。自中央戲劇學院畢業后,盧芳進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工作。在北京人藝及李六乙戲劇工作室,《小城之春》是盧芳與李六乙導演合作的第十個劇目。
多年來堅守舞臺,她與林兆華和李六乙兩位導演不斷合作,塑造了許多讓人印象深刻的舞臺形象。如《茶館》中的小丁寶,《白鹿原》中的小娥,《大將軍寇流蘭》中的維吉尼亞;《家》中的瑞玨,《安提戈涅》中的安提戈涅,《推銷員之死》中的琳達,《萬尼亞舅舅》中的葉蓮娜,今年四月,她和李六乙導演在人藝即將合作第十一個劇目《櫻桃園》。
近幾年,盧芳跟隨兩位導演的作品不斷在國內外演出,她的表現力和魅力足以打動任何看過她舞臺作品的觀眾。
盧芳在《小城之春》中,利用昆曲《牡丹亭》唱段塑造周玉紋這個角色,令人難忘。
《小城之春》上海演出后,觀眾對她的評價是:“當盧芳以演員的身份拿著手帕,攜起菜籃,在一段靜默的徘徊中漸漸變成那個在城頭獨自謂嘆的年輕少婦周玉紋時,精彩便已開始。在一段沒有任何視聽的舞臺氛圍中,獨自表現出時空流轉和人物轉換,腳下的功力和表演節奏的掌握可見一斑。凝神屏息中,她終于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娓娓道來那段周而復始的苦悶生活,那聲音較從前更富有感染,那語言里有著深深的懸念與韻味。”
話劇《小城之春》的另外兩位主演韓青和雷佳,前者是來自中國國家話劇院的資深演員,后者是來自北京人藝的年輕力量。大家對他們都不陌生。還有李六乙戲劇工作室的年輕演員強巴才丹,已經與李六乙導演合作過《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歌劇《原野》等作品,均由上佳表現。此次他們將與盧芳一起,帶觀眾回到“小城”。
回歸中國傳統文化
談及《小城之春》,李六乙說,這部作品呈現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由演員的表演完成的。這也就是中國戲曲的精髓——演員構建一切,我的演員擁有這種能力。這個舞臺已經不是舞臺了,是他們寫實的空間,想象的空間,潛意識的空間,心靈的空間……”都是通過他們的表演來實現和完成的。
《小城之春》這部戲里,觀眾將會看到穿旗袍的舊時女子,幾萬本書砌成的書墻,唱昆曲的“現代女性”,還會聽到《論語》、《大學》、《中庸》、《紅樓夢》等等文學作品的吟誦,改編《小城之春》,李六乙加入了“昆笛樂手”和“閱讀者”兩個新的角色,他們既是劇中人物內心的寫照,也使當代觀眾重溫中國傳統文化。可謂是部又“靜”又“慢”的作品,看似平靜之下的洶涌澎湃只有等觀眾自己去體味了。
華人概念 打造最文藝的京城春色
華人這一概念是基于歷史、文化、血緣的民族概念,這一概念令中國文化千百年來進行了更豐富的傳承、變化和交融。首屆“天橋·華人春天藝術節”更著眼于對“華人文化”的迫切呈現,從3月到5月,天橋藝術中心的四個劇場和公共空間將舉辦戲劇、舞蹈、音樂、詩歌、藝術講座、家庭休閑活動、藝術生活方式等系列演出和活動。話劇《白鹿原》、音樂劇《向左走向右走》、舞臺劇 《南海十三郎》、舞劇《畫皮》、《愛·五行》龔琳娜新藝術音樂會、《等待戈多》及《平行宇宙愛情演繹法》將悉數亮相。豐富的藝術體驗不僅是春天的一幅靚麗的藝術風景畫,還將成為北京這個城市的專屬文藝品牌。
與戲劇、舞蹈、音樂、文學等藝術形式一樣,詩歌是人表達內心世界,傳播美好愿望的載體。借世界詩歌日的契機,“天橋·華人春天藝術節”將詩歌納入其中,與“為你讀詩”聯合主辦詩意生活節,希望向對詩歌、文學以及所有對美好生活報以向往的人們,發出邀請,走進天橋藝術中心,感受一個充滿創意、藝術、人文精神和美好春天。
從傳播藝術生活方式的角度,“天橋·華人春天藝術節”邀請了詩人、生活藝術家展示、講述、傳播詩意生活的種種方式。用市集、講座、沙龍、互動體驗活動、展覽等形式表現生活中的藝術和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