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創人員 出 品 人:袁平 監 制:劉云志、鞠雄志、楊雄 作 曲:雷蕾 編 。汉B祥 指 揮:楊洋 導 演:陳燕民 舞美設計:李賓、鄭玉龍 演出團體:中央歌劇院歌劇團、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中央歌劇院合唱團、中央歌劇院舞臺美術設計制作中心 主要演員 王勇——劉怡然/韓鈞宇 苗花——阮余群/郭橙橙 陳龍湘——李爽/徐森 方瑤——王紅/牛莎莎 老郭——趙一巒/陳淼 鄧排長——尹海 石虎——賈令 李政委——宋灃潤/蘇雪冰 老郭妻——苗原碧 楊團長——高偉 彝族漢子——金川 藏族老阿媽——崔京海 敵師長——王藝清 老鄉——崔鑫 石虎娘——楊麗 *具體信息以現場演出為準 劇情介紹 分幕劇情 第一幕 送別 在日寇侵占我國東北、威逼華北,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時刻,蔣介石卻調集重兵,對中央蘇區連續進行五次圍剿。在前四次反圍剿斗爭中,由于實施毛澤東的運動戰方針,紅軍取得了勝利。在第五次反圍剿中,由于毛澤東失去領導權,王明“左”傾路線在紅軍中占據了統治地位,采用軍事冒險主義,用陣地戰代替游擊戰和運動戰,用所謂“正規”戰爭代替人民戰爭,使紅軍完全陷于被動地位,苦戰一年未能打破敵人的圍剿,被圍困于贛南和閩西一帶。1934年10月9日,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發布《關于準備長途行軍與戰斗的政治訓令》。10月10日,中共中央機關和紅一方面軍,即中央紅軍共8萬余人,自江西瑞金、于都和福建長汀等地出發,開始了偉大的戰略轉移——長征。 第二幕 一場:血戰湘江 中央紅軍接連突破敵人的三道封鎖線,在湘江邊遭遇強敵。為掩護軍委總部渡過湘江,師長陳龍湘率部英勇阻擊敵人,面對敵人的飛機大炮狂轟濫炸,紅軍戰士們浴血奮戰,以自己的血肉之軀,擋住了敵人無數次瘋狂進攻。阻擊任務出色完成,烈士們的遺體布滿山崗,鮮 血染紅了湘江。這是陳龍湘師長的最后時刻。面對敵軍官的威逼利誘,陳師長斷腸明志,壯烈犧牲。 二場:遵義會議 為擺脫敵人重兵圍追堵截,毛澤東提出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輕裝前進。中央政治局在黎平會議上接受了毛澤東的建議。1935年1月2日,紅軍強渡烏江,之后占領了貴州遵義。15日至17日,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結束了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在黨內的統治,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的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實現了歷史性的偉大轉折。 第三幕 一場:雄關漫道 中央紅軍撤出遵義城時,蔣介石已在長江一帶布下重兵,嚴陣以待。為擺脫被動局面,中央在云南威信縣扎西鎮召開會議,毛澤東審時度勢,提出放棄北渡長江計劃,指揮紅軍四渡赤水,南渡烏江,佯攻貴陽,威逼昆明,強渡金沙江,終于沖破蔣介石布下的天羅地網。王勇率領部隊急行軍占領婁山關,在準備戰斗時,石虎突然發現在交火地帶有個老鄉在砍柴。石虎翻過石崖去掩護老鄉,不幸身負重傷。苗花和衛生隊趕來,石虎掏出一塊銀元,作為最后的黨費,讓苗花轉交給王勇。苗花為犧牲的石虎唱起家鄉的山歌。王勇手攥帶血的銀元,回憶起石虎在紅軍隊伍中的成長過程。苗花深情地叮囑王勇一定要等到孩子叫爸爸的那一天。戰斗再一次打響了。 二場:飛奪瀘定 四川省石棉縣大渡河安順場渡口,是當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和他三萬太平軍的覆亡之地。蔣介石聲稱,要在大渡河旁把毛澤東和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和太平軍。為保證三萬紅軍順利渡過大渡河,讓蔣介石的預言徹底破產,軍委一聲令下,紅軍先頭部隊晝夜飛行軍二百四十里,搶在敵人前面到達瀘定橋。十三根鐵索橫在百米寬的河面上,李政委和楊團長臨陣動員,在敵人的炮火中,王勇率領勇士們發起沖鋒,倒在鐵索橋上。 第四幕 一場:雪山紅星 1935年6月,中央紅軍在搶渡大渡河之后,繼續向北挺進。橫在紅軍將士面前的,是位于四川省小金縣南部的大雪山——夾金山。自古流傳在當地的一首民謠說:夾金山,夾金山,鳥兒飛不過,人不攀。要想越過夾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間。紅軍戰士們用血肉之軀和無堅不摧的革命意志證明,紅軍不是神仙,但一定能戰勝夾金山。炊事班長老郭在山頂上用雪水熬辣椒湯為戰士們取暖。天黑下來,找不到柴火,老郭用棉衣里的棉花繼續燒火。第二天天亮后,老郭變成一個雪人,唯有頭頂上的紅星在閃耀。 二場:草地紅娃 1935年6月12日,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兩大主力勝利會師。會師后不久,張國燾堅持西進或南下,與中央北上抗日方針背道而馳。這時,陜北有紅軍的消息傳來,毛澤東決定率領中央紅軍北上陜甘,直奔陜北革命根據地。松潘草地上,無處不在的死亡危機,時刻威脅著疲憊不堪的紅軍戰士們。數不清的紅軍戰士消失在沼澤里,用他們勇敢無畏的犧牲,為戰友開辟前進的道路。苗花在簡易窩棚里生下孩子,卻引發了大出血。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她抱著兒子紅娃,傾訴無限深情。 尾聲 大會師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到達延安西北部的吳起鎮,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和將臺堡大會師,標志著中國工農紅軍勝利完成了從1934年秋開始的戰略大轉移的歷史任務,宣告了國民黨反動派圍追堵截聚殲紅軍陰謀的破產。紅軍長征勝利,使黨中央領導中國革命大本營奠基于西北,鞏固和發展了陜甘寧革命根據地,使其成為中國革命的政治中心,為黨和紅軍的發展創造了必要條件。 





藝人團體介紹
作曲 雷蕾

雷蕾,國家一級作曲。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副主席、中國輕音樂協會副會長。享有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 創作了近二十部電影音樂、一百余部中長篇電視劇音樂,其中《四世同堂》、《便衣警察》、《渴望》、《編輯部的故事》、《上海一家人》,《家有兒女》,《湄公河大案》等影視歌曲以及藝術歌曲、歌劇詠嘆調《今宵岳陽樓》、《越王劍》、《雨越下越猛》、《卡拉、你在哪里》等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先后受國家大劇院、中央歌劇院、北大歌劇研究院邀請,擔任了《西施》、《趙氏孤兒》、《冰山上的來客》、《武則天》及《紅軍不怕遠征難》等大型原創歌劇的作曲,均成功公演。 曾獲全國電視“飛天獎—優秀音樂獎”、公安部“金盾獎—最佳作曲獎”、“新時期十年金曲榜首”、“建國四十周年‘令人難忘的歌’優秀作品獎”、第二屆“當代青年最喜愛的歌一等獎”、“首屆影視歌曲大獎賽第一名”等國內數十項音樂歌曲創作大獎。
編劇 胡紹祥

國家一級編劇,編審,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電視劇編劇工作委員會會員。
從1982年起,先后出版長篇小說《血祭太陽神》《北京隔離區》《誘惑》《女子戲班》《愛你無悔》《錯亂》等6部長篇小說,人物傳記《才華橫溢的百名世界文壇巨匠》,古典文學譯著《三國志故事選》;音像教材《國粹京劇》;影視劇有電視連續劇《女子戲班》、《良心無悔》《大眾古玩店》(北京電視臺首播)《窮孩子富孩子》,電影《非常真情》《我的童年我做主》《使命》;與中央歌劇院俞峰院長合作創作歌劇《辛亥風云》《鄞地九歌》《紅幫裁縫》《北川蘭輝》《我的母親叫太行》等。其中,《國粹京劇》獲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紅幫裁縫》獲中宣部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指揮 楊洋

楊洋生于音樂世家,自幼學習鋼琴,師從鋼琴教育家李其芳教授。后隨徐新、吳玲芬教授學習指揮,并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師從著名指揮家俞峰教授。 2006年11月,在希臘舉行的迪米特里•米特羅普洛斯國際指揮大賽中,楊洋以出色的表現和無可爭議的優勢一舉奪得第一名,成為在這項頂級國際大賽中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指揮。 作為曲目廣泛的交響樂指揮,楊洋無疑是當代中國最出色的指揮家之一。近年來他也頻頻涉獵歌劇領域,普契尼《藝術家的生涯》《蝴蝶夫人》;威爾第《茶花女》;比才《卡門》;馬斯卡尼《鄉村騎士》;列昂卡瓦洛《丑角》;郭文景《夜宴》《狂人日記》等中外歌劇的成功演繹更彰顯出他在歌劇方面的過人才華。 楊洋現任中央歌劇院音樂總監、首席指揮;中國愛樂樂團常任指揮;杭州愛樂樂團藝術總監、首席指揮。
導演 陳燕民

陳燕民,國家一級導演,中國電視劇導演工作委員會副會長。 主要電影作品:《黑樓孤魂》(編。秳e無選擇》(編。,《惡狼與天使》(編。。 主要電視劇作品:《住別墅的女人》(改編、導演),《空港塔臺》(改編、導演),《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改編、導演),《追逐墨爾本》(編劇、導演),《人蟲》《人蟲續集》(編劇、導演),《黑血》(編劇、導演),《眾里尋她千百度》(改編、導演),《人生幾度秋涼》(編劇、導演),《無字碑歌》(編劇、導演),《守候幸福》(編劇、導演),《寬恕》(改編、導演),《諜變1939》(改編、導演),《經營婚姻》(改編、導演),《感動生命》(編劇、導演),《良心》(編劇、導演)。
舞美設計 李賓

李賓,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F為中央歌劇院國家一級舞美設計師。 主要作品:歌劇《蝴蝶夫人》、《圖蘭朵》、《塞維利亞的理發師》、《費德里奧》、《托斯卡》、《仲夏夜之夢》、《莎樂美》、《卡門》、《霍夫曼的故事》、《藝術家的生涯》、《茶花女》、《蝙蝠》、《湯豪塞》、《女武神》、《齊格弗里德》、《眾神的黃昏》、《阿依達》、《漂泊的荷蘭人》、《費加羅的婚禮》、《弄臣》、《羅密歐與朱麗葉》、《鄉村騎士》、《丑角》、《女人心》、《假面舞會》、《馴悍記》、《少年維特的煩惱》、《游吟詩人》、《貨郎與小姐》、《拉莫美爾的露琪亞》、《夕鶴》、《北川蘭輝》、《辛亥風云》、《白毛女》、《熱瓦普戀歌》、《霸王別姬》、《杜十娘》、《馬可波羅》、《第一百個新娘》、《紅幫裁縫》、《我的母親叫太行》、《鄞地九歌》、《山林之夢》、《熱土》、《阿依古麗》、《日出》、《護花神》、《現在的年輕人》,音樂劇《西區故事》等。設計制作了大量的舞劇、話劇、音樂會歌劇、大型音樂會、歌舞晚會、電視晚會、電視欄目、影視劇、展覽展示。
舞美設計 鄭玉龍 鄭玉龍,現任職于中央歌劇院舞美設計制作中心。2011年本科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舞美系舞臺設計專業,2015年碩士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舞美系舞臺設計專業。2011年曾獲得日本“松元岡”舞美設計獎項。 主要設計作品:中央歌劇院國慶64周年《祖國頌》音樂會、音樂劇《西區故事》、浙江金華音樂會、青海玉樹音樂會,國家話劇院話劇《花心小丑》,電影美術《喜喪》(西寧FIRST影展獲獎影片),開心麻花音樂劇《我期待》,兒童音樂劇《皮皮魯送你100條命》,中央歌劇院歌劇《費得里奧》、《托斯卡》、《北川蘭輝》中擔任舞美設計。
演員介紹
王勇 —— 劉怡然飾演

男高音歌唱家 劉怡然
劉怡然,2000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聲歌系,師從著名聲樂藝術教育家趙登營教授。2002年中日邦交正;30周年之際隨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先生赴日演出歌劇《蝴蝶夫人》,曾經在《圖蘭朵》《白毛女》《熱瓦普戀歌》《貨郎與小姐》《蝙蝠》《湯豪塞》《托斯卡》《齊格弗里德》等多部中外歌劇中擔任主要角色。在多部歌劇中擔任主角,在《游吟詩人》中飾演曼里科、《繡花女》中飾演魯道夫、《唐帕斯夸勒》中飾演艾奈斯托、《山林之夢》中飾演滑稽鬼、《女武神》中飾演齊格蒙德、《眾神的黃昏》中飾演齊格弗里德。并由于2011年9月在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音樂會中擔任“長征路上”的領唱,榮獲文化部國家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優秀表演獎。
王勇 ——韓鈞宇飾演 男高音歌唱家 韓鈞宇

曾先后師從于中國著名聲樂教育家、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周美玉教授、男高音歌唱家馬華老師。 2008年9月,參加北京國家大劇院《德意法藝術歌曲專場音樂會》演出獲得成功。2009年7月,參加并榮獲第四十屆“貝里尼國際聲樂比賽”中國選拔賽一等獎和“香港國際藝術家音樂比賽”二等獎。2010年11月,參加巴洛克時期經典歌劇普賽爾《狄多與伊尼阿斯》并飾演男主角伊尼阿斯;2011年3月該劇在香港大會堂成功演出,得到香港業內人士和廣大觀眾的高度評價。2012年,參加了中央音樂學院首屆全國高等院校意大利藝術歌曲比賽的開幕式歌劇《傷逝》演出,在劇中飾演男主角涓生獲得成功。2014年9月,參加了中央歌劇院貝多芬歌劇《費德里奧》國內的首演并在劇中飾演男主角弗洛雷斯坦。2015年6月,參加了中央歌劇院威爾第歌劇《茶花女》在清華學堂的演出并成功飾演了男主角阿爾弗萊多。
苗花 ——阮余群飾演 女高音歌唱家 阮余群

阮余群,國家一級演員,中央歌劇院女高音歌唱家。曾榮獲第三屆馬爾蒂尼聲樂歌劇比賽第一名;全國音樂金鐘獎銀獎;全國聲樂比賽三等獎;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銅獎;文化部藝術政府最高獎“文華獎”獲得者;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獎獲得者。師從于中央音樂學院孫東方教授。 2006年9月由意大利斯卡拉歌劇院著名導演馬道•迪亞茨執導,在北京首演威爾第的歌劇《游吟詩人》中飾演女主角“萊奧諾拉”。 2007年10月在北京成功首演中國原創歌劇《霸王別姬》,飾演女主角虞姬。該劇并于2008年1月赴美國紐約(林肯中心音樂廳) 華盛頓(憲法大廳-音樂廳) 舊金山(戰爭紀念歌劇院) 洛杉磯 達拉斯巡演十幾場,并受到美國各主流媒體和業內人士一致好評! 2009年12月在國家大劇院歌劇季上演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歡樂頌》中擔任女高音領唱。 2010年4月在香港大會堂上演普契尼的歌劇《藝術家的生涯》中飾演女主角“咪咪”。2010年10月隨中央歌劇院赴廣東巡演普契尼的歌劇《圖蘭朵》,飾演“柳兒”。 2011年4月初在香港大會堂上演唐尼采蒂的歌劇《唐帕斯夸勒》中飾演女主角“羅琳娜”。2011年4月底受到中國著名指揮家鄭小英老師邀請與廈門愛樂合作在廈門上演威爾第的歌劇《茶花女》,飾演女主角“薇奧蕾塔”。2011年4月底在國家大劇院上演中國原創歌劇《熱瓦普戀歌》在劇中飾演女主角“阿娜古麗”。2011年5月在北京工體上演施特勞斯的歌劇《蝙蝠》中飾演女主角“羅莎琳達”。2011年9月再次與廈門愛樂合作在廈門上演中國作曲家施光南的歌劇《傷逝》,飾演女主角“子君”。2011年9月在天橋劇場上演瓦格納的歌劇《唐豪瑟》,飾演“維納斯”。2011年隨中央歌劇院到青島大劇院出演原文版歌劇《茶花女》,飾演女主角“薇奧蕾塔”。2011年末參加文化部主辦的在福建福州市舉行的中國第一屆“中國歌劇節”中,出演三部歌劇《唐豪瑟》《茶花女》《紫藤花》。2012年4月在請華大學劇場出演歌劇《茶花女》,在劇中飾演“茶花女”。2012年9月由文化部主辦的國家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中,參展的中國原創歌劇《鄞地九歌》榮獲“優秀劇目獎,在該劇中擔任女主角“李敏”。2012年10月出訪意大利羅馬并上演普契尼的歌劇《圖蘭朵》。在該劇中飾演“柳兒”。 2013年4月出訪俄羅斯演出音樂會歌劇《圖蘭朵》,在劇中飾演“柳兒”。2013年4月杭州市首屆國際音樂節,與杭州愛樂樂團合作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歡樂頌》,擔任女高音領唱。2013年5月在北京,寧波,上海演出原創歌劇《紅幫裁縫》,飾演女主角“阿秀”。2013年7月在國家大劇院演出中央歌劇院首演的瓦格納歌劇《女武神》,飾演女主角“席格琳得”。2013年10月出訪意大利羅馬上演威爾第的歌劇《游吟詩人》。在該劇中飾演女主角“萊奧諾拉”。 2015年10月主演了抗戰時期題材原創歌劇《我的母親叫太行》,飾演“母親”。2015年11月在國家大劇院演出首部童話歌劇《漁夫與金魚》,扮演劇中的女主角“漁婆”。
苗花 ——郭橙橙飾演 女高音歌唱家 郭橙橙

郭橙橙 中央歌劇院女高音歌唱家。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優秀青年演員獎”及文化部“青年拔尖人才榮譽”獲得者。 畢業于世界著名的法國巴黎高等師范音樂學院,師從法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羅杰(Elisabeth Rogier)和前美國大都會歌劇院女高音歌唱家 包法利夫人(Peggy Bouveret),并長期得到瑪利亞•卡拉斯(Maria Calas)的聲樂指導萊斯(Janine Reiss)大師的悉心指導。 2008年,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獲得“聲樂歌劇藝術高級演唱”文憑 (Diplome Superieur d’art Lyrique) ;2009年,再次以總成績第一名獲得“聲樂歌劇表演最高級演唱家”文憑(Diplome Superieur de Concertiste),并獲得評委會全票通過的特別嘉獎,以雙碩士學位畢業,成為法國該音樂學院建校九十年來年齡最小的演唱家文憑獲得者(23歲)。 曾出演意大利歌劇《蝴蝶夫人》中女主角喬喬桑,被樂評人及媒體評為“為蝴蝶增添難能可貴的楚楚動人......郭橙橙在舞臺上大放異彩”(音樂周報)。此外郭橙橙還出演了外國歌劇《丑角》中女主角Nedda內達、《弄臣》中的女主角Gilda吉爾達、《軍中女郎》中的女主角Marie瑪麗、《茶花女》中的女主角Violetta薇奧列塔、《霍夫曼的故事》中的Olympia木偶、《拉克美》中的女主角Lakme拉克美、《曼儂》中的女主角Manon曼儂、《蝙蝠》中的Adele阿黛拉、《魔笛》中的女主角Pamina帕米娜及夜后、《貨郎與小姐》中的阿霞等;并擔任中央歌劇院中國原創歌劇《熱瓦普戀歌》、《山林之夢》、《紅幫裁縫》、《北川蘭輝》、《紅軍不怕遠征難》女主角,在瓦格納的歌劇《女武神》中飾演Gehilde 格希爾德、《齊格弗里德》中飾演先知鳥、《眾神的黃昏》、《萊茵的黃金》中飾演萊茵河女仙Woglinde 福格琳德、《唐豪賽》中飾演男童。并且在音樂劇《西區故事》中飾演女主角Maria、在《坎迪德(老實人)》中的女主角菊內貢。 陳龍湘 ——李爽飾演 男高音歌唱家 李爽

李爽,國家一級演員,中央歌劇院歌劇演員。 2003年在臺北舉行的“世界華人聲樂大賽”中榮獲第三名。 2007年在意大利曼多瓦舉行的“第三屆馬爾蒂尼國際歌劇聲樂比賽”中榮獲第三名。被評委會主席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尼古拉•馬爾蒂努齊等九名評委譽為中國的“莫納柯”。 2010年獲文化部第十三屆文華大獎及文華個人表演獎。 2010年文化部主辦的國家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評獎中,榮獲“個人優秀表演獎”。 在多部中外歌劇中擔任男主角: 包括《拉美莫爾的露琪亞》《霍夫曼的故事》《游吟詩人》《圖蘭多特》《鄉村騎士》《藝術家的生涯》《卡門》《蝴蝶夫人》《霸王別姬》《趙氏孤兒》《熱瓦普戀歌》《山林之夢》《鄞地九歌》《女武神》。
陳龍湘 ——徐森 男高音歌唱家 徐森

曾榮獲2014年文化部“第十一屆全國聲樂比賽”銀獎;在臺北舉行的“第八屆世界華人聲樂比賽”榮獲第一名;2009年“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音協杯”聲樂比賽美聲組三等獎等獎項。 2013年在中央音樂學院歌劇中心排演的威爾第歌劇《阿依達》中飾演男主角拉達梅斯, 2014年文化部舉辦的第二屆中國歌劇節中《阿依達》獲得演出獎。 曾在多部歌劇中飾演男主角,包括普契尼歌劇《托斯卡》中的馬里奧•卡瓦拉多西、《蝴蝶夫人》中的平克爾頓、中央歌劇院原創歌劇《我的母親叫太行》中的馬百川、《北川蘭輝》中的蘭輝等等。還在原創交響清唱劇《禹王治水》中飾演禹王、原創清唱劇《屈原頌》中飾演漁父。2015年9月3日在人民大會堂參加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文藝晚會《勝利與和平》的演出;中央歌劇院歌劇Gala、世界歌劇經典、寧波交響樂團建團新年音樂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