氤氳繚繞的煙雨湖邊, 羽色粉紅的朱鹮款步而至, 它們時而展翅掠過血色夕陽, 時而以赤色腳掌輕打漣漪……
上海歌舞團傾力打造、以瀕危保護動物朱鹮為題材的原創舞劇《朱鹮》將“飛”上天橋藝術中心的舞臺,一幅幅唯美恬靜的畫面,伴隨著悠揚的音樂,必定會讓觀眾感到仿佛置身仙境。 曾經錯過的觀眾,如今終于又有了目睹如此“美景”的機會。 舞劇《朱鹮》表現了在現代化和城市化進程中,人類與自然、環境、各種生靈相伴相生、休戚與共的同命關系,國內演出100余場,在海外的演出也大獲成功,優雅的舞姿被日本媒體譽為“中國版天鵝舞”。 劇照欣賞
以珍稀保護鳥朱鹮為題材,舞劇《朱鹮》關注環境保護,正視人類在發展過程中曾經遭遇的問題,呼喚綠色的可持續發展理念,追求真善美,并由“舞林高手”的朱潔靜和王佳俊擔綱演出。《朱鹮》整體上采用中國古典舞的現代表現方式,通過舞蹈演員曼妙的肢體語匯,展示朱鹮最具代表性的“涉”、“棲”、“翔”三種優雅的動作姿態,輔以唯美恬靜的舞臺布景和優美感人的音樂。朱鹮簡約精美,舞蹈上融合了古典芭蕾和民族舞蹈的精髓,音樂意蘊豐厚。
《朱鹮》是一部純美的舞劇,舞臺上,一幅幅唯美恬靜的畫面,伴隨著悠揚的音樂,讓觀眾仿佛置身仙境,舞蹈演員們舞姿婀娜,神態優雅,將朱鹮的純美、潔凈、典雅和高貴刻畫得惟妙惟肖,呈現出詩畫般的情境表達。
《朱鹮》帶來了一抹醉人的清新與感動。舞臺上的鹮仙們每一擺首、悉腿、展翅都生動傳神,將朱鹮的姿態展示得惟妙惟肖;清淡的音樂中浸透大自然氣息,而空靈的舞臺水霧氤氳,置若仙境。
獲獎經歷
舞劇《朱鹮》獲獎(截止2017.6.15) 2014 年《朱鹮》獲上海市新劇目評選展演優秀劇目獎 2014 年《朱鹮》榮獲上海文藝創作和文藝家榮譽獎評選“上海文藝創作優品” 2015 年《朱鹮》榮獲國家藝術基金大型舞臺劇和作品資助項目 2015 年《朱鹮》入圍第十屆“文華獎” 2016 年《朱鹮》獲第十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 2016 年《朱鹮》榮獲上海文藝創作和文藝家榮譽獎評選“上海文藝創作精品” 2017 年《朱鹮》榮獲國家藝術基金大型舞臺劇和作品滾動資助項目
藝術評論: 《朱鹮》 關注環保, 探尋人與自然、 人與動物的關系, 有著征服觀眾的力量,具有世界性、普適性,超越了國界、超越了政治上的敵對,超越了民族的仇恨,這是藝術的偉大之處。 --馮雙白 (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
對舞劇《朱鹮》的整體印象是美,全劇一氣呵成,第一次讓人看的不累,輕松自如賞心悅目,坐在我旁邊的觀眾不停地說“太美了、美不勝收……” 。《朱鹮》讓觀眾得到美的陶冶,非常不容易。 --歐建平 (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
《朱鹮》與國際接軌,撇開了人物、劇情、戲劇沖突的老套路,轉換新的思路,把劇情沖突放大到人和大自然之間,危及人類的生存、思想、情感、誠信度等問題,回復到對真善美的追求和探尋,很有魄力。《朱鹮》讓我看到了中國舞劇經典作品的希望。 --潘志濤 (北京舞蹈學院教授)
《朱鹮》抓住環保主題,探尋人與自然、人與動物的關系,處理得很浪漫很藝術、很祥和,讓觀眾在欣賞美的過程中,接受主題,這就是成功。舞劇重寫意,把表達放在第一位,拒絕類同,標新立異,從講故事中解放出來,更能體現舞蹈藝術本體的特長,這一點非常難能可貴,是中國舞劇界的一大進步。 --肖蘇華 (北京舞蹈學院教授)
舞劇清新、簡約、典雅,整體很有品格,多元的結構方式,符合觀眾審美要求,找著了這個題材的表現方式,很好。在朱鹮的形象上,有著獨特的手段和辦法,充滿了中國古典的韻味,極具東方審美色彩,非常可貴。 --左青 (中國舞蹈家協會顧問)
“該劇不僅走出了中國舞劇的另一條道路,并且顯示出以佟睿睿為代表的青年一代舞蹈編導新的思想與審美理念,是一種進步。 “ --羅斌 (中國舞蹈家協會分黨組書記、 駐會副主席、 秘書長
看了《朱鹮》以后,思考了很多,帶給我很多感受,走出劇院后,很多畫面會印在腦海里,讓人難以忘懷,這是一個作品最寶貴的成功。上海歌舞團演員陣容非常強大、齊整,整個團隊對于藝術的品味和追求,乃至業界地位,在全國范圍內都是第一流的。 --趙明 (北京舞蹈家協會副主席、一級編劇)
以鳥類作為舞劇的表現對象在舞蹈中并不鮮見,在過去,既有芭蕾經典《天鵝湖》 ,也有民族舞《雀之靈》 ,但《朱鹮》用民族舞蹈的獨特舞姿,提煉演化了朱鹮的”涉“、”棲“、”翔“等動作元素,與芭蕾舞藝術緊密地融合在一起,使它成為一部將西方芭蕾藝術和中國民族風格完美結合的舞劇精品。 --戴平 (戲劇評論家)
欣賞了一臺具有國際水準的、精彩的舞蹈表演,實在太感動了。作為一個一直跟中國往來密切的研究者,能夠出席觀看這臺為中日友好做出巨大貢獻的舞劇,我感到非常榮幸。 --松原剛 (原日本大學藝術學部教授?研究中國戲劇)
這是一部以珍稀鳥類和環境保護為題材的重要作品,在技巧和演出熱情上表現出了很高的水準。兩位主演很棒,伴舞演員們也個個都是高手,值得日本的舞蹈演員們學習。看完后我就把內心的震撼和感動寫了下來,作為一篇評論,發表在了《舞臺報》上。 --瀨川昌久 (日本著名戲劇評論家)
這臺精彩的舞劇讓我格外感動。我特別喜歡男主角的精彩表現。整部作品的主題在第二幕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現。 --小平澄子 (日本東急文化村代表)
太美了,我感動了整整一個晚上。人的身體竟然可以把這么豐富多彩的內容表現出來,令我感到十分吃驚。我覺得舞劇中的朱鹮不亞于我們熟知的歐洲芭蕾舞中的天鵝。 --佐藤早苗 (日本作家)
太感動了,整場演出真的是精彩絕倫!上海歌舞團的演員們個個都是舞林高手!他們的表演得細膩,看得出來他們基本功很扎實,平時的訓練很到位。 --佐佐木涼子 (日本舞蹈評論家)
《朱鹮》 之美, 還在于它跨越了物種的分野, 它不似 《天鵝湖》 的化鳥為人,也不像《孔雀》的人鳥合一,而是將人和鳥置于平等的情境。這種處理打破了以“人”為中心的價值局限,讓所有的生命得到同等尊重。 --摘自 《人民日報?藝術評論版》
該劇通過它難得的藝術氣質,讓那份人類對于環境和社會的關切,不經意地流淌于藝術的鋪排之中,通過藝術形象的確立和展開,最終讓人們在痛失美好事物的同時切膚地感受到了環境之虞。舞劇《朱鹮》的整個審美過程,都能讓觀者處在一種對于美感把握的美好心態之中,主題的開發和傳導,不是直白地“告訴”觀眾,而是通過舞蹈形象的塑造,讓觀眾緩緩建立起共鳴,一如一泉緩緩流仄的溪水,汨汨地、汨汨地,將對于那份美感和那份啟迪的信任與接受,滲入到人們的心田。 --摘自《舞蹈》雜志
這個舞劇給大家帶來美的同時,還給大家帶來了一種思考。用藝術的形式比簡單地說教更能夠喚起人們對環境的關心。 《朱鹮》受到眾多觀眾的喜愛,除了舞蹈美、舞臺美之外,它美的背后講了一個很深刻的東西,就是環保。它的古代和現代兩幕都展現身邊環境的變化。文藝作品不是只要漂亮,帶給人們思考和深思才是作品的主要內涵。 --摘自《環境教育》雜志
《朱鹮》大膽創新傳統舞劇形式,采用上下篇結構設計,以古今對比的手法講述了朱鹮物種從遠古的生機勃勃到近代幾乎滅絕,再到復蘇的故事,旨在通過“曾經的失去” ,表達“永久的珍惜” 。《朱鹮》 :舞出上海的文化追求。 --摘自《中國文化報》
“ ‘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