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的風,一波波如浪推進,翻山越嶺而來
在月夜傾聽臺東山谷的深沉呼喚,胡德夫遼闊嗓音帶我們追尋鄉愁
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對生命與大地的贊頌沿著山的稜線、海岸的輪廓、濕熱的氣候,是土地,才能孕育出這樣的旋律:盤旋在天空的蒼鷹、滿山月桃花與飛舞的蝴蝶、潺潺的溪流在歌唱……。
20首精彩曲目,包含流傳千年的古謠及胡德夫的個人創作,每一首都是對人世美麗與悲哀的詠嘆,對生命和天地恩賜的感謝。此刻,讓我們閉上雙眼,跟著千古流傳的曲調旋律呼吸,與大地同息脈動。
胡德夫傳承七〇年代臺灣民歌運動「以詩入歌」的職志。與諸多文壇大師跨越時空再度聚首,這是一場知音重逢的詩歌盛宴。六十八歲胡德夫在時間長河裡的經典絕響再度重生,娓娓道出五十年來歲月積累的風霜與思念。網羅周夢蝶、陸森寶、高信疆、陳君天與胡德夫的詩作,呈現一場詩意與自然融合的音樂盛會。
1972年,胡德夫以一首卑南民謠《美麗的稻穗》開啟臺灣校園民歌的運動,撼動臺灣當代華語樂壇,影響了無數音樂人,他唱自己的歌,突破商業流行的框架,他的歌聲堅毅厚實如大武山,遼闊自由一如深沉寬廣的太平洋。他的歌是靈魂共同的語言,在這樣的聲音裡,古老的鄉愁都獲得撫慰,徬徨的游子都得到了安放。
《山谷的呼喚》音樂會2016年11月在臺中歌劇院開幕時首演,當時結合歌劇院黑盒子劇場與戶外劇場延伸的獨特設計概念,室內劇場連接戶外露天劇場,音樂會呈現一體兩面的不同感受,在室內劇場座位席中,可以近距離的真切感受到歌者的每一個屏息、每一次的詠嘆而在露天劇場的戶外青草地與石階上,則可以或坐或臥,自在的于自然環境中觀賞音樂會的進行。在室內劇場的觀眾可以近距離的觀賞表演者與舞臺的視覺呈現,在戶外露天劇場的觀眾則可以觀賞配合音樂光雕投影在臺中歌劇院獨特建筑體上的影像設計,而室內與戶外兩個觀賞席位將會帶給觀眾截然不同的觀賞體驗,創新的制作呈現受到廣大好評。
此次《山谷的呼喚》音樂會全新制作改版,以詩歌與影像結合,以音樂與自然概念結合,呈現一場充滿詩意與自然氛圍的詩歌音樂會。
主創團隊:
音樂總監胡德夫
制作人/導演郭樹楷
藝術總監徐昌國
鋼琴/演唱胡德夫ArraKimbo
吉他/演唱吳昊恩
打擊樂器李守信
特別來賓林廣財Ngerenger
技術與音響工程林經宇
燈光黃文信
胡德夫
胡德夫Ara Kimbo鋼琴、演唱
被譽為「臺灣民歌之父」的胡德夫,父系卑南、母系排灣族,成長于臺東大武山中的嘉蘭部落。
十一歲獲得淡江中學獎學金離開故鄉到臺北讀書,臺灣大學外文系肄業,在1970年代初期與好友李雙澤、楊弦…等人開啟校園民歌運動,并以〈美麗島〉、〈牛背上的小孩〉、〈大武山是美麗的媽媽〉、〈飛魚云豹臺北盆地〉、〈匆匆〉等經典歌曲,唱出臺灣最具象徵意義的歌謠,也唱出思念故鄉的詠嘆,用滄桑且充滿力量的歌聲紀錄著他所走過的路途與人生。
胡德夫在開創民歌運動風潮后,重心轉往關心臺灣原住民(臺灣少數民族高山族)權益,胡德夫于1980年代創立『臺灣原住民權利促進會』并成為首任會長,推動臺灣原住民平等維權運動,1983年被當時臺灣當局打壓從此消失于大眾娛樂媒體前。
直到2005年發行首張個人專輯「匆匆」,該專輯入圍金曲獎六項大獎,并以〈太平洋的風〉獲得金曲獎「最佳年度歌曲」與「最佳作詞人」獎。
并獲得海內外一致推崇,包括華語金曲獎及華語傳媒音樂大獎「最佳民謠歌手」「最佳國語男歌手」。
胡德夫于2012年發行「大武山藍調」英文專輯,獲得華語傳媒大獎最佳爵士藍調歌手獎,華語金曲獎評審團大獎,并于2012跨13年舉辦大武山藍調專輯巡演,包括臺北、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長沙…等站。
2014年初受邀TIFA于臺北國家音樂廳舉辦《種歌·眾歌》個人音樂會,成為首位在國家音樂廳舉辦個人音樂會的臺灣非古典音樂家。
結束五十年的浪跡歲月后,胡德夫于2013年底返回故鄉臺東定居。2014年12月26日發行第三張個人國語專輯《芬芳的山谷》,寫下異地高歌鄉愁的最終章。
《芬芳的山谷》專輯獲得2015華語金曲獎「年度最佳國語專輯獎」、「最佳民謠藝人獎」。華語音樂傳媒大獎入圍包括最佳國語專輯、最佳國語男歌手….等五項大獎。
胡德夫2016年初舉辦《芬芳的山谷》音樂會巡演,巡演臺北、香港、深圳、北京、天津、成都、大連…….并持續創作與推廣原住民母語歌謠。
2016并出版《我們都是趕路人》書+撕裂單曲CD,書寫歌曲背后的故事與人生歷程。
單曲撕裂獲得2016阿比鹿音樂獎最佳年度民謠單曲獎。
2017年拍攝鳳凰網《未央歌》人文視頻紀錄片欄目,并出版第二本書《時光洄游》。
2017年12月16日以68歲高齡發行第三張創作專輯《時光》、創下華語音樂史上最年長發行創作專輯紀錄。
吳昊恩
·吳昊恩 (Hoween) 吉他手兼歌手
來自東海岸音樂部落-南王。
吳昊恩,聽陳建年的「雨與你」長大,十四歲初學吉他,一路行過的音樂場景,在東海岸線和教會的圣詩班之間。
出身牧師家庭的他,常戲稱「我們家是賣十字架的喔!」教會圣詩班悠揚的韻律與合音,成為天然的音樂養分。而,美國藍調音樂在那個年代的部落裡,或深或淺影響著每個學吉他的春風少年。
吳昊恩的創作,單純直接,沒有空泛的詞藻堆疊,沒有夸張的情感耽溺,因為每一首創作都有其真實故事,支撐歌曲所要傳達的安慰,不帶負擔地溫暖每一個心中受過傷的靈魂。聽昊恩一定要來 live 現場,聽他撫慰寂寞的聲音,輕松詼諧的話語,充滿著愛與幸福的能量。
曾任原舞者團員,Am 樂團吉他手,曾參與臺北藝術節、臺東南島文化節、
2005 全國表演藝術博覽會、世界地球日、亞細亞部落民謠節、原浪潮音樂節、
硬地音樂節、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日本琉球文化藝術祭、香港藝術節、
新加坡藝術節、MIDEM 坎城唱片展...等。
很久沒有敬我了你國家戲劇院編導演出
2005年以「蜥蜴」獲「臺灣原創音樂大獎」原住民組首獎。
2007年昊恩家家獲得第十八屆金曲獎最佳演唱組合獎。
2010國家音樂廳很久沒有敬我了你編導演出
2011兩廳院藝文廣場很久沒有敬我了你編導演出
2016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得主
李守信
打擊樂手李守信
太魯閣族人。16歲時受兄長李盡孝(現為知名廣告導演)影響,開始醉心于爵士鼓,高中時曾加入復興高中軍樂隊及吉他社擔任鼓手。在臺灣非主流音樂風起步時,曾以Baboo樂團,發行首張專輯。自2003年起成為Yamaha 樂器代言人,多次擔任新商品發表會、講座的主講人,精湛的示范技巧及具說服力的解說,深獲各界好評。至今與周杰倫、張惠妹、劉德華、孫燕姿等多位知名歌手合作,所參與的演唱會及錄音作品更是不勝枚舉。
1967年出生于臺灣花蓮縣
1991年與林暐哲、李欣蕓、金木義則共組Baboo樂團
1993年轉往唱片發展,擔任電影原聲和廣告幕后制作的打擊樂手。
1996年開始自學拉丁打擊樂,成為國內拉丁打擊樂的先驅。
2002年擔任果陀劇場「情盡夜上海」歌舞劇鼓手。
2003年受邀擔任Yamaha爵士鼓代言人迄今。
2005年擔任果陀劇場「跑路天使」歌舞劇鼓手。
2008年擔任迪士尼「獅子王」音樂劇的打擊樂手。
2010年擔任百老匯音樂劇「變身怪醫」的打擊樂手。
2011~2016 參與張惠妹、陳綺貞、胡德夫….音樂會與演唱會巡演擔任打擊樂手
2017年制作農男《月光》專輯入圍金曲獎原住民語最佳專輯獎
演出嘉賓
排灣族頭目歌手林廣財
2011年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得主
金曲獎評審得獎評語“他的歌聲里,真正可以聽到生命的流動,這是一個真正用生命在唱,在唱生命的人。”
排灣族千年傳承,屏東縣瑪家鄉佳義村頭目
族名是「Ngerenger」,來自屏東部落瑪家鄉佳義村頭目,經過顛沛、尋找,終于在祖先流傳千年的古謠中找到力量。
2011年獲得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華語金曲獎最佳少數民族音樂人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