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典舞劇《絲路花雨》,講述的是古絲綢之路上,善良淳樸的中國父女為救助外國商人,所發生的親人悲歡離合,友人生死相助、患難與共的感人故事…… 它是一曲中外友誼的頌歌,弘揚了絲綢之路友好通商、互惠共融的優良傳統。 它以別具一格的藝術風格,將瑰麗多彩的敦煌壁畫搬上舞臺,藝術形象地再現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絲綢之路繁榮昌盛的輝煌景象。 經典舞劇《絲路花雨》歷經38載,演出達2800余場,先后出訪近40多個國家和地區,觀眾達400多萬人次。 一、主創人員簡介: 藝術指導——馮雙白 文學博士、著名舞蹈理論家和評論家、編劇、大型晚會策劃人和撰稿人,現任中國舞蹈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分黨組書記,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先后創作了《咕哩美》、《媽勒訪天邊》、《水滸》、《玉鳥》、《風中少林》、《花木蘭》、《舞臺姐妹》多部舞劇,寫作并出版了多部舞蹈學術著作,其中《新中國舞蹈史》、《宋遼金西夏舞蹈史》、《中國現當代舞蹈史綱》、《怎樣欣賞舞蹈》等以及與人合作的《中國舞劇史綱》、《圖說中國古代舞蹈史》等,受到廣泛關注和好評。 藝術總監——陸金龍 甘肅省歌舞劇院院長兼黨總支副書記、藝術總監、國家一級編導。中國舞蹈家協會理事、甘肅省舞蹈家協會主席、甘肅省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常務理事、甘肅省地方文化學會常委理事。 在大型主題歌舞《歡騰的大夏河》中擔任方案撰稿、藝術總監、總導演,獲甘肅省新創劇目“導演一等獎”。 新版舞劇《絲路花雨》創排中擔任藝術總監、編導、劇本修改之一, 2009年獲甘肅省第二屆新創劇目“導演一等獎”。在甘肅省慶祝國慶60周年《祝福我的祖國》大型文藝晚會中擔任創意撰稿、藝術總監、總導演,2009年獲甘肅省委、省政府“特別貢獻獎”。2010年1月獲甘肅省委、省政府頒發的“甘肅省文藝突出貢獻獎”。 總編導——沈晨 著名青年編導家,國家一級編導。作品曾榮獲文化部“國家精品工程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第十屆單項“文華編導獎”、第十二屆單項“文華編導獎”、第十二屆“文華大獎”、第八、第九、第十屆“文華新劇目獎”、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大獎”;第二屆“荷花杯”舞劇比賽“銀荷花獎”、“優秀編導獎”;第二屆全國舞劇比賽“優秀編導獎”、“特別劇目獎”;全國首屆歌舞雜技主題晚會優秀劇目展演“優秀劇目一等獎”;全國電視文藝“金鷹獎”等全國多項高獎。 總編導——徐成華 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軍區政治部戰士文工團創作員,國家一級編導。擔任2005年、2006年廣東國際旅游藝術節開幕式舞蹈總監;擔任2007年廣東國際旅游藝術節閉幕式總導演。曾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文華”大獎;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大獎;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大獎;全國舞蹈比賽“創作一等獎”;全國青少年“桃李杯”舞蹈比賽“優秀教學劇目獎”;全國舞蹈比賽“荷花獎”。 音樂改編、配器——杜鳴 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軍區政治部戰士文工團團長。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兼廣東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文華”大獎;“文華”新劇目獎、作曲獎;“金鐘獎”特別獎;第七屆中國戲劇節優秀音樂獎;廣電總局2004年度十大金曲獎;中紀委全國反腐敗倡廉歌曲評選特等獎;全軍數屆文藝會演作曲一等獎。 舞美設計——龍華 國家一級舞美設計師,主要作品:大型雜技劇《美猴王》、舞劇《一把酸棗》、陜北信天游歌舞劇《山丹丹》、原生態名俗歌舞《客家意象》、“長安情、大唐月”西安城墻大型雜技晚會《今夜星光燦爛》。 主要藝術成就曾獲國家“五個一工程”獎、多次榮獲國家文化部文華大獎、全軍文藝匯演舞美設計、服裝設計一等獎等多項大獎。 服裝設計——許茗 造型藝術服裝設計師,時裝代表作品有“青銅系列”、“游龍戲鳳”系列等。是繼張曼玉、鞏俐之后第三個登上法國著名雜志《巴黎競賽》雜志的華人女性.響譽法國時尚界。2004年3月,許茗被組委會邀請參加巴黎時裝周閉幕式,又于5月受邀在法國第33屆國際玫瑰節上舉辦了個展。 燈光設計——吳瑋 1992年畢業于上海大學電視燈光專業,進入專業領域10余年以來,獨立完成了諸多有深遠影響力的重要劇目與大型演出的燈光設計,并參與創意設計制作了許多國內外的大型演藝項目,在業內廣受好評。曾先后就職于上海文化局舞美藝術中心、上海電視臺制作公司、上海輕音樂團、上海昆劇團等國家著名文藝團體。 舞臺總監——張稷 甘肅省歌舞劇院副院長、國家一級編導、甘肅省舞蹈家協會副主席。舞劇《絲路花雨》第一代演員,擔任領銜主演之一“強人竇虎”角色以高超的技巧獲得觀眾高度贊譽。新版舞劇《絲路花雨》編導、舞美監制、舞臺總監,獲第二屆甘肅省新創劇目“導演一等獎”。在《情系萬佛峽》、《悠悠雪羽河》、《天馬蕭蕭》、《伏羲頌》、《水月觀音》、《俏胡女》、《唐韻胡旋》、《巾》等作品中擔任編導。其作品舞蹈《水月觀音》獲第九屆全國舞蹈比賽表演三等獎。 音樂監制——楊亦兵 甘肅省歌舞劇院副院長、國家一級作曲,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甘肅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師從長笛演奏家彭新民、李學全。多次隨舞劇《絲路花雨》劇組出訪,參加多部電影、話劇、電視劇、廣播劇的錄音 ,在各種大小型音樂會中擔任長笛首席。1980年起學習音樂理論及作曲,1985年兼職本院作曲,2003專職本院作曲與指揮,先后在多項大型音樂會中擔任音樂總監之職。 二、主要演員簡介 安寧:飾演“神筆張” 24歲,現為甘肅省優秀青年舞蹈演員。領舞《保安腰刀》曾獲甘肅省舞蹈比賽表演二等獎、首屆“飛天杯”舞蹈大表演金獎。擔任舞劇《絲路花雨》領銜主角“神筆張”,2009年獲第二屆甘肅省新創劇目調演“表演一等獎”。在男子群舞《伎樂》中任領舞,獲2011年第九屆全國舞蹈比賽“表演優秀獎”。 三、榮獲獎項 1979年,為國慶30周年獻禮演出,榮獲“創作一等獎”“演出一等獎”。 1982年,榮登世界著名大劇院——米蘭斯卡拉大劇院,成為當時亞洲第一個進入世界最高藝術殿堂的演出團體。 1994年,獲中華民族20世紀舞蹈經典評比展演“經典獎”。 2004年,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認定為“中國舞劇之最”。 2008年,作為重點劇目晉京為第29屆北京奧運會獻禮演出。 2009年,獲國家文化部“中國首屆優秀保留劇目大獎”。 引子 三危山萬佛呈祥,莫高窟圣光普照,琵琶伎樂、捧花飛天,播灑著祝福與吉祥的花雨,敘述著久遠而動人的故事…… 序幕 唐代,絲綢路上,畫工神筆張父女救起了困倒在沙漠里的波斯商人伊努斯。又遇強人,為保護伊努斯,女兒英娘被搶。 第一幕 數年之后,敦煌市場,絲綢相交,歌舞相望,神筆張終于找到了日夜思念的女兒。但英娘已淪為百戲班子的歌舞伎。伊努斯仗義疏財為英娘贖身,父女團聚,故友重逢。 第二幕 莫高窟中,神筆張按照女兒的舞姿畫出了敦煌壁畫的代表作——反彈琵琶伎樂天。為了不使女兒身陷火坑,神筆張讓英娘隨伊努斯出走波斯。市令罰他終身勞役,帶罪畫窟。 第三幕 英娘與波斯人民朝夕相處,如梭的光陰織下了深厚的友誼。 伊努斯奉命使唐并帶英娘歸國,英娘捧美酒祭灑天地,告別親如故土的波斯。 第四幕 畫窟中,神筆張彈琴思念女兒,夢幻中父女團聚神游于他所彩繪的天堂……突然琵琶弦斷驚醒沉夢,預兆不詳,神筆張憤然急奔塞外陽關…… 第五幕 陽關外,烽燧下,市令唆使強人竇虎攔劫波斯商隊。為救伊努斯,神筆張點燃烽火。父女相見,卻生死訣別,一腔熱血灑在絲綢路上。神筆張舉筆問蒼天,不朽之魂長眠敦煌。 第六幕 敦煌二十七國交誼會,節度使與各國來賓歡聚一堂。英娘化妝獻藝,陳訴了市令的罪狀。節度使憤然懲惡,剪除了絲綢路上的隱患。 尾聲 “絲路綿綿傳友誼,花雨繽紛舞彩虹。” 愿中外人民的傳統友誼源遠流長,綿延千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