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目介紹
制作、演出:中央芭蕾舞團 制作人、總策劃、藝術總監:馮英 舞美監制:龔勛 執行燈光設計:劉釗 服裝監制:岳松山、魏世興 化妝造型設計:徐彬 中方總排練者:徐剛 排練組:朱妍、李俊、于國華、王琪、王浩 項目協調:秦曦、彭柯嘉 演奏: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 指揮:張藝 樂團首席:王小毛 特邀演唱:朱慧玲、卡洛斯·馬庭尼茲·費達果 鋼琴:殷樂 舞美:中央芭蕾舞團舞臺美術部 特別鳴謝:薛書琮先生、劉雪楓先生 上半場 起舞《春與秋》 編導、舞美設計、燈光設計、服裝設計: 約翰·諾伊梅爾 音樂: 安東尼·德沃夏克 燈光執行: 拉爾夫·默克爾 舞美設計助理: 海恩瑞希·特羅格 排練者: 艾麗森·桑格林 世界首演: 日內瓦大劇院芭蕾舞團,1994年10月10日 中國首演: 中央芭蕾舞團,2017年5月12日,天橋劇場 下半場 詠嘆《大地之歌》 編導、舞美設計、燈光設計、服裝設計: 約翰·諾伊梅爾 音樂: 古斯塔夫·馬勒 燈光執行: 拉爾夫·默克爾 舞美設計助理: 海恩瑞希·特羅格 排練者: 雅努澤·瑪松、阿格尼絲·蕾特絲圖、艾麗森·桑格林 世界首演: 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2015年2月24日 漢堡首演: 漢堡芭蕾舞團,2016年12月4日 中芭版首演: 中央芭蕾舞團,2017年5月12日,天橋劇場 劇情介紹
《春與秋》作品介紹 一部芭蕾舞劇有德沃夏克的這首曲子(《E大調弦樂小夜曲22》)作演奏,具體的故事情節就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去呈現舞蹈動作。旋律時而緊張時而放松的不斷變化中,我能感受到這些舞蹈動作。這個變化是一條不斷瓦解,然后又重新構建起來的旋律線條。
標題“春與秋”借用了杰拉德?曼利?霍普金斯的一首詩。這里的“春”(spring)不僅是春天的意思,也是“迸發”之意;“秋”(fall)也不僅指秋天,還有“落下”的意思。
而這對于我來說就是舞劇的內容:迸發,也就是所有力量都凝聚起來,向上躍起;落下,也就是不再用力,放松下來,回到地面。我今天思考這部芭蕾舞劇時,覺得開頭處的男子仿佛是一個人凝聚了三個人力量,而結尾則是這種(陰陽相融的)力量在一男一女之間的分配與融合……它的結局是開放的,留給觀眾無盡的震撼與遐想……
作品介紹
《大地之歌》 芭蕾舞《大地之歌》是一場漫長交談的產物。這場交談起始于1974年,漢堡芭蕾舞團藝術總監約翰?諾伊梅爾與古斯塔夫?馬勒音樂的碰撞。馬勒的這部交響樂由兩個聲部演唱加上管弦樂演奏,靈感來自于8世紀被譯成德語的中國唐詩,馬勒改寫了一部分并為它們譜曲。《大地之歌》被認為是馬勒最出色的代表作之一。 《大地之歌》由七首唐詩轉譯并配曲的六首曲目組成,述說的主題包括季節的律動,友誼,少女之美,自然之美等,更著重表現了人面臨生命盡頭時的無力感。當這部作品問世時,馬勒正因長女去世以及自己被診斷為心臟病而遭受巨大痛苦,以致于他連日常的山間漫步也不得不放棄。而在這組半歡樂半憂郁的歌曲中,馬勒為自己的愁緒找到了寄托。
約翰?諾伊梅爾曾參演過肯尼斯·麥克米倫于1965年在斯圖加特首演的芭蕾舞《大地之舞》。五十年之后,他以馬勒的音樂為背景創作了一系列芭蕾舞作品,并希望通過這樣的形式對編舞者與作曲家致敬。諾伊梅爾的音樂本性使他能夠在尋找與曲目相吻合的情感基調時聽憑自己的直覺。無論是細膩敏感的舞蹈編排,樸實無華的場景布置,還是以中國古畫為基礎的服裝設計,無一不體現了諾伊梅爾對遠東詩歌與對馬勒交響曲的偏愛。在音樂與歌曲的渲染下,舞者成了一種無法言說的詩意靈感的闡釋者與傳達者。他們通過肢體語言表現馬勒音樂中詩與歌的完美共生,并使之升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