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天橋藝術中心“傳統煥新計劃”
《夢》——京昆粵新編“臨川四夢”
劇情介紹
該劇以京劇、昆曲和粵劇三個劇種進行有機結合。通過“夢人”承前啟后,先后演繹了霍小玉與李益的纏綿不渝、杜麗娘與柳夢梅的交錯愛情、讀書人盧生的宦海風波以及游俠淳于勢的蟻國官夢,這不僅描述了《紫釵記》《南柯記》《牡丹亭》《邯鄲記》四夢,亦體現了“因情成夢,因夢成戲”的文學意境,更暗含了湯顯祖對人生的體悟。
編劇構思
一位說書人,四折戲四場夢:
《紫釵記》,俠也;《牡丹亭》,情也;
《南柯記》,佛也;《邯鄲夢》,仙也。
跨越四百年的時空對話,品賞湯翁的戲夢人生。
導演闡述
紛繁世間事,萬般總是夢。湯顯祖是中國最偉大的文學家、戲劇家之一,湯翁的《臨川四夢》(紫釵記、邯鄲記、南柯記、牡丹亭)四部傳奇劇作,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戲劇的臻品經典,要想對每一個“夢境”詮釋演繹都是鴻篇巨制。此次以當代小劇場方式在一個多小時時間呈現“四夢”,其本身意義不在演繹故事情節,而是試圖窺探作者‘夢’外之情、‘夢’外之意。
藝術特色及創新表現
《臨川四夢》中國多個戲曲劇種都有過精彩的呈現,也有不同劇種以折子戲或片段方式共聚一晚舞臺之上,卻很少能在同一個舞臺上看到把“四夢”融入統一的一個風格中。這就需要全新的結構文本、音樂、表演,更重要是在一個晚上如何讓“四夢”依次呈現,使“四夢”中最為精彩意境有序銜接,讓觀眾在簡短的一個多小時里感受到湯翁“四夢”美境。
為實現這一舞臺藝術想象,該劇設置了‘夢人’這一角色,這個角色在整個故事中承上啟下、穿針引線。‘夢人’不是傳統的旁白講解,而是扮演多重角色,他時而是湯顯祖、時而是旁觀客、時而是點評人,他時而又是戲中戲當中的人物,他跟隨劇情跳進跳出,通過唱、念、做、舞藝術手段演繹故事,塑造人物。通過“黑三”“慘三”“白三”三種骨口(胡須)的變化,依次表現主人翁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的人生追求,看似是湯翁一生的追夢,何不是‘人’都存有的那一份夢境。
用簡潔的燈光變幻實現舞臺時間與空間的轉換,并通過音樂伴奏調和再創作將四折戲完美融合在一起,實現無縫銜接,即在保留四折戲各個劇種原汁原味的聲腔、身段、節奏、旋律等基礎上, 同時具備了特有的《追夢人》風格。
除此之外,四位配樂樂手相互互動、 配合、也成為舞臺表演的一部分。整部作品突顯出[一人多角的表演方式],以及[現代小劇場式的舞臺風格]。
主創人員介紹
導演:周龍
著名戲劇導演、京劇表演藝術家、教育家。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劇協(lTl)"全球音樂戲劇獎"(導演獎)、中國戲劇"梅花獎"(表演獎)、教育部"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教育獎)、及"藝術節""戲劇節""五個一″等獎項榮譽,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監制:鄧志駒
國家一級演員,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粵劇學院)院長,香山校外實訓基地負責人,廣東香山粵劇團藝術總監。
創辦了個人《粵劇聲像博覽館》,擔任過《粵劇大典》《南國菩提》《玉皇登殿》《灣區大戲臺》《夢》《朝夕星辰·楊殷》等多項大型粵劇藝術活動的表演、策劃、創作、監制工作。
主演:黃嘉裕
中山市香山粵劇研究院副院長,國家二級演員。
2009年畢業于廣東粵劇學校,2016年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本科表演專業,獲學士學位。幼年得粵劇名家麥嘉、胡滑滑啟蒙,師承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林小群。工閨門旦行當。
曾主演《白蛇傳》《夢斷香銷四十年》《紅梅記》《柳毅傳書》《紫釵記》《六祖慧能》《南國菩提》《血沃共和花》《風月救風塵》《唐伯虎點秋香》《虎將馬超》《八和會館》等劇目。
曾兩次榮獲全國小梅花金獎獲“侯寶林杯”戲劇比賽廣東區金獎;廣東省第五屆青年演藝大賽表演獎。2011年在《血沃共和花》中飾演尤都好一角獲得第11屆廣東省藝術節“十佳新秀獎”。2018年參與廣東粵劇院重點創作劇目《八和會館》擔任女主演,飾演翠屏一角。2020年擔任《夢》劇主演獲得第14屆廣東省藝術節“十佳舞臺新秀獎”。
主演:李鑫藝
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多劇種專業教師,師從周文林、王文清、徐文奎、
陳增堃、陳國卿、陳志清、葉蓬、周龍、李崇善、耿其昌、逯興才、
劉小軍、辛雨歌、杜鵬、賈勁松、黃小午等老師。
入選“北京市屬高校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支持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計劃”,曾獲“北京高校第十一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人文科學B組二等獎,同時獲“最受學生歡迎獎”“最佳現場展示獎”“最佳教學回顧獎”三個單項獎;獲“第六屆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一等獎。中宣部、文化部主辦2016年新年戲曲晚會任演出總監。
笛、簫演奏:姜景洪
中國戲曲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電子音樂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會員、竹笛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會員。
主要研究方向:電子音樂制作、音樂表演。
音樂創作涉獵很廣,其主要作品有:舞臺劇《生死場》(獲2000年度“文華獎”)《狂飆》《趙氏孤兒》《風華絕代》《北京法源寺》《武則天》《德齡與慈禧》、實景庭院戲劇《圓圓曲》《聯大往事》等;實驗戲曲《還魂三疊》(作曲)(獲2013年國際戲劇協會(ITI)音樂戲劇獎)《夢》等。
琵琶演奏:龍彥
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中國管弦樂學會會員,曾與中國評劇院、北京京劇院、北京新蟬喜劇藝術中心、繁星戲劇村、香港意境劇場(壹人劇場)以及中央民族歌舞團合作演出。
參演劇目:京劇《麻姑獻壽》《碾玉觀音》《正考父》
評劇《邦恩仇》、話劇《竹林七賢》、舞臺劇《三岔口2015》《三岔口2016》、《三岔口2017》《還魂三疊》等劇目琵琶演奏。
古箏演奏:張岺
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箏專業委員會會員、中國青年藝術教師聯合會會員。
多次榮獲新加坡國際音樂比賽、中國文化部“古箏藝術周”等國內外古箏專業比賽獎項,有多年舞臺經驗,參與國內外藝術節,與中國歌劇舞劇院、中國國家京劇院等院團多次合作演出,具備獨奏、伴奏、合奏
的綜合能力與素養。
司鼓:吳嘉晨
安徽黃梅戲藝術職業學院表演系教師,中國戲曲學院本科生畢業生,師從李永升、馬勇。
參演劇目:昆曲寶景版《牡丹亭》《長生殿》、由西方戲劇改編的《朱莉小姐》《無事生非》戲曲寶驗劇目并參加第十屆亞太戲劇節。
聯合制作出品
中山市香山粵劇研究院:
中山市香山粵劇研究院是一個集創作、研究、演出、教學、培訓、展覽于一體的粵劇專業機構,一直致力于粵劇人才培養,分別向省內各大劇團輸送了上百名優秀粵劇人才,紅線女、羅品超、羅家寶、陳笑風、白超鴻、林小群等粵劇藝術家曾任香山粵劇團藝術指導。羅家英、林錦屏、彭熾權任研究院名譽院長。研究院院址在中山紫馬嶺公園內,劇團具有一流的辦團環境及高標準的各項設施,院內建立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粵劇體驗中心、粵劇專題展覽館、粵劇唱片收藏館、陳冠卿紀念館,是一個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球華人粵劇粵曲知音人士的多功能交流平臺。
北京兄弟藝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兄弟藝盟將本著守正創新的精神,致力于傳承、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為宗旨,探索舞臺藝術真諦,展現當代舞臺藝術風采。兄弟藝盟所構建的咫尺方寸舞臺,盡顯天地經緯,道盡人間冷暖,兄弟藝盟創造的神奇魔幻舞臺,讓人癡迷向往、讓人忘我癲狂,讓演者才情舒展,讓觀者情趣暢然,讓人沉浸其中,令人身心、情感、精神、靈魂得以愉悅、痛楚、宣泄、超然。兄弟藝盟將與知者相訴,智者共語,仁者同心,善者相惜,明者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