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日記》
潘惠森自編自導之作《武松日記》 高清放映
光影中與梁山好漢闖蕩江湖
無聊中尋索人生意義
「我們這一代人,彷佛每一個都是身不由己,大家都有一段辛酸的故事……」
故事從武松上景陽岡,碰巧打死老虎開始。他上山后目睹諸位好漢在荒山中生活,平淡索然,百無聊賴,意志逐漸消沉。而首領宋江又和下屬李逵產生分歧,李逵怒發沖冠,如“黑旋風”一般,當真沖下梁山,直奔東京城。偶然或必然,武松終于有事可做,他奉命率領眾兄弟下山追蹤李逵下落,避免他闖禍。最后他們能否成功把李逵帶回梁山?到底各路好漢在世追求的是什么?
《武松日記》于2017年由香港話劇團制作,香港大會堂上演,此放映版本乃當時拍攝作記錄存盤(存檔)之用。

時隔五年,發現鏡頭下的武松依舊瀟灑豪爽,梁山上的故事仍令人津津樂道,劇團決定把“武松日記”公諸同好,讓觀眾可跨越地域,細閱武松的見聞和了解他的內心世界。每一頁“日記”都是《水滸傳》好漢的變奏,亦可能是編劇潘惠森的夫子自道。
此劇榮獲第二十七屆香港舞臺劇獎“最佳劇本”及“年度優秀制作”,飾演武松的李鎮洲獲提名“最佳男主角﹙喜劇 / 鬧劇﹚”。

這次以高清放映形式,重現此經典的編導演組合,實屬難能可貴,切勿錯過。
粵語對白 中文字幕
片長約125分鐘
獎項
第二十七屆香港舞臺劇獎
※最佳劇本 - 潘惠森
※年度優秀制作
※提名最佳男主角﹙喜劇 /鬧劇﹚- 李鎮洲
※提名最佳配樂 - 陳偉發
編劇及導演:潘惠森
演出:李鎮洲、文瑞興、王維、邱廷輝、吳家良、凌文龍、陳嬌、郭靜雯、張紫琪、劉守正、歐陽駿
拍攝導演:譚顯揚
布景設計:阮漢威
服裝設計:黃志強
燈光設計:馮國基
作曲及音響設計:陳偉發
錄像設計:梁子峰、朱智鋒
編劇及導演 潘惠森
曾先后擔任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院長(2017-2022)、駐院編劇及戲劇文本創作組組長(2012-2017),以及新域劇團藝術總監(1993-2012)。獲香港藝術發展局之戲劇工作者年獎(1999)、藝術成就獎(2003),以及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嘉許計劃(2006)。現為香港演藝學院兼任教授和香港藝術發展局委員。
近年獲獎舞臺作品有《都是龍袍惹的禍》、《親愛的,胡雪巖》及《武松日記》。已出版著作包括《潘惠森劇本集‧昆蟲系列》、《男人之虎 — 潘惠森喪無聊偽小說集》、《親愛的,胡雪巖》劇本、《「潘惠森‧露兩手」劇本集》。
現為香港話劇團候任藝術總監,將于2023年4月1日正式履新。
演出 李鎮洲
在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修畢東西方戲劇研究文憑課程。憑《三子》、《圣荷西謀殺案》、《丁燈》及《專業社團》獲香港舞臺劇獎最佳導演。曾任中英劇團演員及助理藝術總監,其在《Q版老夫子》飾演大地瓜、《鐘馗傳奇之捉鬼敢死隊》鐘馗及《紅頂商人胡雪巖》胡雪巖,三度獲頒香港舞臺劇獎最佳男主角;憑演出《煉金術士》之煉金術士獲得最佳男配角;又憑飾演《審判胡志明》之胡志明及導演《漂流》分別獲香港小劇場獎最佳男主角及最佳導演。2000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發榮譽勛章。
香港話劇團
藝術總監:陳敢權
香港話劇團是香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專業劇團。1977年創團,2001年公司化,是香港當今話劇界的領導旗艦。建團四十五年來,劇團積極發展,制作劇目超過四百個,為香港劇壇創造不少經典劇場作品。劇目主要以粵語演出,配上中英文字幕,帶出原汁原味的香港味道。
香港話劇團一直重視國際及內地交流,積極向外推廣本土戲劇文化,足跡遍及北京、上海、杭州、廣州、珠海、佛山、臺北、澳門、新加坡、名古屋、首爾、舊金山、紐約及多倫多等地。憑著高質素的劇目,曾多次獲得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華文戲劇節等全國性獎項。
2019年港話憑《親愛的,胡雪巖》于第二屆華語戲劇盛典中,勇奪最佳年度劇目、最佳編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等六大獎項,同時獲頒發「粵港澳大灣區戲劇發展特別貢獻獎」,以表彰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戲劇交流合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此劇亦于2017上海壹戲劇大賞中榮獲年度最佳編劇及年度最佳導演。憑《原則》于2019上海壹戲劇大賞榮獲年度最佳男演員。2020年憑《結婚》于第三屆華語戲劇盛典榮獲最佳女配角及最佳舞美。2021年憑與仙童戲劇及天津人藝聯合制作的經典戲寶《德齡與慈禧》榮獲第四屆華語戲劇盛典最佳年度劇目、最佳編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及最佳投資人,此劇亦于首屆(2021)國際戲劇“學院獎”(導演獎)榮獲最佳導演。憑《父親》于2021上海壹戲劇大賞榮獲年度最佳男演員。2022年行政總監梁子麒于第五屆華語戲劇盛典獲頒「華語戲劇最佳制作人」。于香港及內地上演超過一百場的《最后晚餐》,在2022年獲選入「中國當代小劇場戲劇40年影響力之40臺劇目榜單」,成為唯一獲選的香港原創話劇劇目。
港話的制作亦深受內地媒體喜愛,音樂劇《頂頭錘》獲新京報評為2017年度人氣演出之「年度人氣音樂劇」,亦被選為「最藝術•十佳演出」。《最后晚餐》曾獲北京Time Out及新京報選為2013年度十大/六大最佳作品,此劇的普通話版更在2021年于北京、深圳、西安、成都、杭州、上海等城市公演。